赵建平 德艺双馨的同仁对我的影响
赵建平,男,1955年6月生,毕业于山西电视大学。出品人、制片人、导演。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作家影视艺术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青龙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晋作家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创作部主任、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代表作品:《赵树理》《江阴要塞》《黄河在咆哮》《于成龙》《铁血将军》《奔向延安》。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一个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个人荣获山西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09年),全国十佳电视剧制片人提名奖(2011年),第七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11年)。
我曾是一名文学工作者,1996年,单枪匹马,赤手空拳,跨界闯入影视界,成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影视艺术中心第一任主任。
我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反映煤矿生活的上下集《召唤》,导演孙光明,主演李幼斌,一位所谓“圈内人”为我操持剧组具体拍摄工作,电视剧拍摄制作完成后,需要署名,“圈内人”问我:“赵主任,你要挂什么名儿?”我想了想,剧组导演职务最高,我就挂副导演吧!于是“圈内人”成了这部片子的制片人,我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挂了“副导演”头衔儿,沾沾自喜了一年,后来成了我起步影视界的笑柄。
中国文学界有一文学创作流派“山药蛋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是赵树理。
山西省作家协会影视艺术中心和我,真正意义上进入影视界,是从2005年拍摄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开始的。该剧导演是韦廉,赵树理的扮演者是李雪健,在近三个月的朝夕相处中,他们二位做人做事的态度,对我后来从事影视工作,影响是深远的。
韦廉导演出身影视世家,姑姑是上官云珠,父亲是电影《三毛流浪记》制片人,他本人又是多次获得“金鸡奖”的著名导演。韦廉导演在《赵树理》选择演员上一丝不苟,他要求副导演初选演员时,要“黑、瘦、土”。记得有一个县委书记的角色,戏不多,为了给剧组节省开支,我请缨出演,当我穿好服装化上妆,让韦导审定,他看了看,毫不客气地说:“白胖白胖的,不是那个年代的,不合适。”完全不给我这个制片人面子,当即换成剧组一位黑瘦的裁缝。
尴尬过后,我理解一位老导演不徇私情,对艺术的执着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李雪健老师是赵树理角色的不二人选。当他看完我们送给他的剧本后,他说:“我太喜欢赵树理这个角色了,赵树理的人品感动了我,我认为这个角色非我莫属。”事实上,在我们拍摄赵树理的日子里,我确确实实感受到,赵树理这个角色非他莫属。在《赵树理》开机前,有一天,我登门造访李雪健老师,刚坐定,雪健老师的夫人于海丹说:“这个剧本弄得这几天雪健都快成山西人了,整天说话就是‘做甚了,干甚去了’。”我听了,不由得对李雪健老师肃然起敬,他已经全部投入进“赵树理”角色中了。那天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剧本,雪健老师俨然一派“赵树理”风范。临走时,海丹老师悄悄嘱托我:“到剧组后,多给他休息时间,不要太累。”我理解地点点头,说:“嫂子,放心吧。”
我是第一次和雪健老师合作,只要有他的戏,我总是在现场候场。在拍摄现场,他惟妙惟肖的表演,让我叹服。更让我惊讶的是,赵树理角色的大段台词,他几乎对答如流,我佩服地说:“雪健老师,你的记忆力真好。”他用手指敲了敲头,笑嘻嘻地用山西话对我说:“不是记忆力好,是要下功夫喽。”他的助理大顺子悄悄告诉我:“李老师每天拍完戏回到房间,门一关,背台词到半夜。”
当年李雪健已经是蜚声影坛的大腕儿演员,在现场没有一点儿大腕演员的做派。记得有一次,拍摄超时,助理大顺子提醒雪健老师,说:“到时间了!”雪健老师看了看现场,说:“这场戏不多了,加加班,这个景儿就可以撤了。”我在一旁听了,非常感动,这些想法应该是我们制片方考虑的,一位大腕儿演员,能首先为剧组考虑,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当今影视圈里实在是太少了。类似这种细节举不胜举。
李雪健老师无论从演技还是艺德,都是我们从事影视工作的人学习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演技和艺德,诠释了赵树理的品德和人生,他曾对我说:“戏如人生,戏比天大。”
从拍完《赵树理》后,我心中一直有两个标准,一个是道德标准,另一个是艺术标准,只要我们坚持这两个标准,我们就不枉为中国影视界的“影视工作者”称号!
从影20年,由我担任制片人和导演的电视剧有《赵树理》《生死之恋》《大槐树》《大追捕》《江阴要塞》《矿山人家》《黄河在咆哮》《于成龙》《铁血将军》,还有即将完成的36集《奔向延安》等20多部电视剧,大多为主旋律和正能量剧目,有些作品在观众中,赢得了很好的收视反响。
我坚信,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心底无私,心存担当和责任,去做好一件事情,他最终必然会成功的,他必然会为这个社会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我既然选择了影视,就选择了这条不归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
我爱影视,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