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毅 “天堂电影院”中的我们
吴毅,男,1963年12月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出品人、制片人。浙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总裁。代表作品:《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故梦》《圣天门口》《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作品多次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个人荣获首届首都优秀影视工作者称号(2007年),全国十佳电视剧制片人称号(2010年),俄罗斯国家管理者大赛年度最佳管理者奖(2014年),第九届美国亚洲电视节金牌出品人奖(2017年)。
人生如星辰大海,美丽而壮观,不停地遇见和错过风景,如同剧情和画面有起有伏。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拉片子,正如博尔赫斯在他的诗歌《月亮》中所言:“那片黄金中有如许的孤独,众多的夜晚,那月亮不是先人亚当望见的月亮。在漫长的岁月里,守夜的人们已用古老的悲哀将她填满,看她,她是你的明镜。”深夜拉片子,在捕捉最新的影视理念、汲取文化营养的同时,也从光影之中体悟到了折射的人生。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淘尽了所有的幻象,在平凡日子里秉持艺术梦想,总有许多人生的况味和体悟在心头,最终才发现最值得去珍藏的,是那些关于艺术、关于人生的体悟和感动。
我,一个60后,生于新中国建设时期,军工子弟,大院生活,给了我一个与众不同的底色。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苦难的时期,日常生活与政治生活交相辉映,我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在革命宏大叙事和生命之轻之重中慢慢成长,恍若“天堂电影院”中的从容叙事。我们背负命运成长,命运总是将未来放置在小径分岔的花园,眼见风云千樯,必须不停做出选择。生活没有猛烈的狂喜,我跟着游戏规则学会成长,但我从不想活得像是一句标语,押韵而服从。真正拥有创造性头脑的人,总是一个无法抑制地想去创造、创新、再创造的有机体。
我曾经在军营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也曾经在电影厂做过管理工作,但因为热爱,因为内心的执着,我极度渴望将所有的汗与泪浇灌在干涸的现实上,我明白我必须一直创造。当我走到十字路口,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康庄大道,更为诱人;另一条充满荆棘,需要开拓。因为内心的召唤,揣着毫不认输的倔强,怀着对行业的热爱,我选择了从头再来。
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那段日子里,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是快乐的,每天都有新的惊喜和收获,在自己向往的领域里遨游,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看过很多脸庞,飞过很多异乡,我成了一名制作人,也是一个创作人。奋斗的日子里,梦想绽放,得到了掌声,攀上了殿堂,品尝了成果,轰轰烈烈地闪光,沸沸扬扬地颁奖,其间也不停地历练,就像种下的葡萄藤在被风雨打击时,唯一能够让我平心静气的只有悉心栽种,就让伤痕成为我的徽章,至少在我的心中自己为自己鼓掌。对我来说,一个创作型的制片人,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我不辜负自己的热爱,而恰好我所热爱的事业也没有辜负我,我用作品做答卷,作品就是最好的履历和证明。
时代和行业在变迁,我很庆幸自己当初果断地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回想着理想,稀薄的希望,当初年少的我有着独闯天涯的勇敢,有着不惧碾压的精神,努力去杀死庸碌的过去,用理想为自己打开窗迎来一线曙光。
济慈在十四行诗《明亮的星》里说:“明亮的星,但愿我能如你坚定,但并非孤独地在夜空闪烁高悬。”20多年前我问自己,我会拥有怎样的人生,这些年的奋斗岁月给了我答案。我们是“天堂电影院”的光影造梦人,每个人不但是自己的制作人,更是自己的导演和编剧,而作品就是我们的月亮,照亮人生。今天,一个文化繁荣的新时期又来临了,我们将以何种作品传达我们的文化自信,将以何样的作品传递我们的使命担当,如何把最好的作品献给这个时代,献给伟大的受众,这都是我们面临的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体现进入新时代后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更加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加包容世界优秀文明的胸怀,我们会不断拍摄兼具价值、文化、品质、创新的作品,力争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更多精品,从高原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