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静 从“演员”跨越到“制片人”
唐静,女,1965年4月生。出品人、制片人、演员。海政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曾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空政电视艺术中心任演员。担任演员的代表作品:《山不转水转》《青春之歌》《搭错车》《武林外传》;担任制片人兼演员的代表作品:《高地》《火蓝刀锋》《远远地爱》;担任制片人的代表作品:《深海利剑》《铁血兄弟》《高粱红了》。作品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十九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第十届全国电视制片业优秀电视剧奖。个人荣获第八届北京影视春燕奖最佳女配角奖(1998年),第二十四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优秀制片人奖(2012年),第十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制片人称号(2014年)。
5岁那年,我成为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一名舞蹈演员,自此开始了我的艺术生涯。17岁时,我参军入伍,成为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一名话剧演员。25岁调入空政电视艺术中心,成为一名影视演员。我一直笃定地以为,演戏就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而成为一名表演艺术家则是我的人生目标。但人生的转折,却在我40岁的那一年,不期而至。
2007年,我正在横店拍戏,机缘巧合,看到了赵琪的电视剧本——《高地》,只看了几页便被剧中的人物与情节深深吸引,很快便读完了整部剧本。看完后,我的内心受到震撼,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彻夜未眠,剧中人物的命运与故事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时的我,已是有20多年艺龄的演员。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名演员,我深知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剧本。生平第一次有如此强烈的意念——一定要拍好这部戏。但因种种原因,剧本在筹备阶段暂时下马。得知这一消息,我感到十分惋惜与失落,思虑再三,决心不能使这部优秀的作品石沉大海。
我自告奋勇帮助资方得到了“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支持,又大胆提出了导演和主要演员的组合构想,得到大家的认同。最终邀请到优秀导演刘家成,与我的战友们——侯勇、殷桃、林永健、沙溢、宁晓志、白志迪,组成了该剧豪华的演员团队。在这过程中,我已不知不觉跨界。
《高地》的拍摄是一次终生难忘的体验。因为是军旅大剧,战争大场面的戏也很多,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场景都在荒郊野外,布景与拍摄都困难重重,加上天气寒冷,剧组的拍摄环境十分艰苦,问题频出。这使刚刚从演员转型为制片人的我感到不知所措。在这过程中,刘家成导演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他从容地解决摄制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认真对待拍摄,将每一场戏都拍得有声有色,感人肺腑。而我的那些“大腕”级演员战友们,更加尽责尽力,大家一齐谈戏飙戏,其乐融融,那样的创作氛围,恐怕是今天难以见到的。
剧中有一场戏,讲到女主角杨桃在朝鲜战争中失踪,这场戏至关重要,是全剧的核心,也是最令我难忘的一场戏。根据剧本描写,场景设定要求冰天雪地,一场覆盖两个山头的大雪,可那年冬天的拍摄地张家口却一直没有下雪,无法实现场景要求。我多处打听,了解到周边的草原上也没有雪,无法转场解决问题。眼看拍摄期即将结束,却依然没有下雪的迹象。正无计可施之际,上天给予了一线希望。我听闻离摄制地不远处,有个台湾老板开的滑雪场可以制冰。得知这个消息的我欣喜若狂,赶紧跑去求助。因情况特殊,老板起初断然拒绝,我们花了三天时间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了老板。但困难接踵而来,两个山头的制冰雪工程量大,难度很大,我带领大家每天夜里12点后开始制冰,整整制了一个星期,在这过程中,许多工作人员的脚都被冻伤,生出冻疮。最终,我们制景制冰成功。作为演员的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看着白雪皑皑的两个山头,刘家成导演十分感动,演员们也无比激动,我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到这场戏拍摄的那一天,也许是老天被我们的诚心感动,天空中飘起大雪。殷桃趴在雪地里整整一天,冻得浑身发抖。因为制造出来的冰雪很硬,山头上处处是冰碴子,而她需要在上面爬行,手很快就被划出鲜血,但她一声不吭,一遍又一遍进行拍摄。我知道她一定在想,为了今天的场景,上百人付出了努力,她一定要对得起大家。那天的戏拍完,全体人员为她鼓掌,那一幕至今常常出现在我梦里。
《高地》的拍摄完成,让我正式走上了制片人这条道路。刘家成导演与这群战友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给予我在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的信心与动力。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只要一想到他们,就感到无比温暖,无比踏实。谢谢你们伴我同行,我会一直把你们放在心中,有你们的日子,我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