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养素与健康
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成部分,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营养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蛋白质
它是生命活动的第一重要物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酶和激素的成分,调节酸碱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供热等。机体一旦缺乏蛋白质,生长发育速度降低,肌肉萎缩甚至贫血,还会出现抗病能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易疲劳、伤口不愈合等现象。
日常膳食中的肉、蛋、奶是动物性蛋白质,而豆类是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米面谷物含蛋白质较低,只有10%左右。一般认为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在食物中应各占50%。我国成人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每kg体重1.0~1.9g,青少年可达3.0g,因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应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二)脂肪
它是构成细胞膜和一些重要组织的主要成分,参加代谢,供热,保护内脏,保持体温,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
动物性脂肪来源于肉、蛋黄、奶等,植物性脂肪来源于植物油和各种植物性食物。就我国目前生活水平来看,普通膳食一般即可满足每天脂肪的需要量。食物中的粮食类,在体内也很容易转变成脂肪供机体利用或储存起来。
(三)糖类
它的首要作用是供热。人体所需能量的60%是由糖类供应的,另外还构成组织并参与物质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营养作用,其还有解毒作用,具有保护肝脏的功能。
机体缺糖导致血糖下降,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机能,使兴奋性下降,反应迟钝,四肢无力,动作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使运动不能继续。
糖的来源较广泛,食物中的米、面、谷物约80%属于糖类。也可直接摄取糖果和含糖饮料,提高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储备。注意日常膳食即可满足糖的摄入量,不必另行大量补充。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和调节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它们在体内的储存量很少,必须经常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的种类很多,按性质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者有维生素A、D、E、K四种,后者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维生素在体内不构成组织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它们的机能是调节物质能量代谢,保证生理机能。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正常视力,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肝脏和鱼卵、乳品、蛋黄及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中。
维生素D对机体的钙磷代谢和骨骼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能促进钙的吸收。主要来自鱼肝油、蛋黄、奶制品。
维生素E可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如与维生素C结合使用,能缓解和预防动脉硬化。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玉米和绿叶菜中。
维生素C能加强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从而提高耐力,减缓疲劳,促进体力恢复;促进造血机能,参与解毒过程,增强抗病能力。主要来源于蔬菜和水果中。
(五)无机盐
人体内无机盐元素种类很多,约占体重的5%,是构成机体组织成分和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物质。无机盐含量较高的有钙、镁、钾、磷等,其他如铁、锌等称为微量元素。人体代谢过程中有一定量的无机盐排出,因此必须从食物中补充。正常膳食一般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最易缺乏的无机盐是钙和铁。
(六)水
水是构成机体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参与所有物质的代谢,完成机体的物质运输,调节体温,保证腺体正常分泌。
人体内水分必须保持恒定,大量出汗后要合理补充水分(加适量的盐,以补充电解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