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足球运动

三、中国足球运动

(一)近代中国足球运动概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香港地区被英国占有。约19世纪60年代,在香港的英国人足球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并吸引了当地中国人。19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香港地区学校里的华人也开始踢足球。1904年香港教育署组织了有5所学校参加的全香港学界足球联赛,香港足球联赛上出现了华人学生。同年,华人足球爱好者成立了“华人足球会”。1908年正式成立“南华足球会”,聚集了华人足球精英,称雄于香港学界足坛,并涌现出一批我国早期足球名将和先驱者。在1910年第1届全运会足球比赛中,香港南华队荣获冠军,1923年,南华队由于出访澳大利亚而成为我国第一支出访外国的足球队。在远东运动会和南华足球队访澳比赛中,亚洲球王李惠堂身手不凡引人注目。

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南洋大学开展了足球运动,两校于1901年先后成立了校足球队。之后,上海其他学校也纷纷开展起足球运动。上海是华东地区足球运动发祥地,在其影响下,南京的金陵、苏州的东吴、杭州的三江等大学也先后开展了足球运动。

1900年前后,北京的一些教会学校也开展了现代足球运动并逐步推广到社会上。1902年,通州协和书院与北京汇文书院成立了足球队。1906年,在北京东单附近的足球场内,协和书院以2∶0战胜英国水兵足球队,使中国人备受鼓舞。1907年年初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足球赛有英国、美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我国的协和书院、汇文书院7支队伍参赛,结果协和书院队和汇文书院队分获第2名和第3名。

广州等沿海城市教会学校足球运动开展较早,1900年前后,格致公学、南武公学盛行足球。后来,武昌、厦门、南京、青岛、天津等地陆续开展现代足球运动。1907年,广东梅州成立松日体育学堂,在其带领下也有10余所中学和百余所小学开展了足球运动。

1923年以后,足球运动开展得比较广泛,足球运动由学校发展到社会,由沿海城市发展到内地,而且出现了女子足球运动。1924年,上海两江女校;1934年,广州中山大学附中都曾开展了一段女子足球运动。进入19世纪30年代,西南、西北地区也逐渐开展了足球运动,四川一些大学、中学纷纷建立足球队并进行比赛。1933年和1935年,四川省派队参加了第5、第6届全运会的足球比赛,西北地区的青海省也派队参加了第6届全运会的足球比赛。

1923年后,中国足球与国际交往增多,上海青年协会组织中国大学生队、上海交通大学队、东北大学队、香港大学队及上海东华足球队等先后出访;日本关西大学、早稻田大学队,朝鲜国家队、平壤队、延禧大学队等先后到天津、上海进行访问比赛。

从1910年第1届全运会开始,至1948年第7届全运会中都有足球比赛。1913年,中国队开始参加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从1915年的第2届至1934年的第10届,中国队9次夺冠。1937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组织后,中国队参加了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足球比赛,首战英国队以0∶2失利被淘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足球运动得到发展。1933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会上就有足球比赛,同年举行的“八一”运动会也把足球列为比赛项目。1940年,在陕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体育组织——延安体育会,1942年,在延安举办的“九一”运动会上,足球被列为表演项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足球运动在一些地区有所恢复,其中上海和东北地区恢复得较快,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沈阳东北风足球队于1946年和1947年两次到天津比赛,分别取得12胜1负和14战全胜的战绩。

1948年8月第1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队参加了足球比赛,首战土耳其队以0∶4败北被淘汰出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足球运动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足球运动很快发展起来。1951年在天津举行了第1届全国足球比赛,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全国性足球比赛,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6个行政区和解放军、铁路8支代表队,比赛后选拔了30名运动员组成国家足球集训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足球运动的骨干力量。

1951年,解放军足球队应邀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建军节足球赛,与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足球队比赛,分别以1∶9和1∶7的比分失利。1952年,中国国家足球队在芬兰、波兰、苏联进行了7场比赛,结果6负1平,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足球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1954年,各省市陆续成立足球队,开始参加全国足球联赛,同年邀请当时足球强国匈牙利国家足球队来我国访问,让中国足球队开阔了眼界。1954年4月19日我国先后派出25名足球运动员前往匈牙利学习,这批队员于1955年10月回国,大部分成为国家队主力,对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53年11月中国成为国际足联成员国,1955年1月中国成立足球协会,1956年国家体委成立球类司,同年创办了全国足球联赛,同时聘请了苏联足球专家苏斯科夫和拉辛,分别执教北京体院足球研究生班和北京体院足球队,还聘请匈牙利足球专家萨宝·帕尔在上海举办了两期全国足球教练员培训班。

1957年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足球训练工作会议,总结、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足球运动发展情况、训练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足球预选赛(第6届),在与印度尼西亚队的3场比赛中以一球之差被淘汰。1958年6月7日,由于国际足联中少数人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立场,中国宣布退出国际足联。

由于采取有力措施,我国足球水平在短短的五六年内有了显著提高。1958年,北京队和八一队分别与第16届奥运会冠军苏联国家队踢成平局。1959年,中国队战胜了匈牙利奥林匹克队。此外,我国足球队在迎战来访的外国队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64年2月在全国足球训练工作会议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4年来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恢复了专业足球队的系统训练,全面恢复了双循环升降级联赛。这一年邀请了第一支巴西职业足球队——马杜雷拉足球队来访,国家体委组织了26支足球队700余名运动员和足球工作者观看了5场和马杜雷拉足球队的训练比赛,使足球界人士和广大球迷开阔了眼界。

1965年,我国足球队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29场友谊赛中取得20胜5平4负的成绩,在同年9月举办的第2届全运会上,足球比赛水平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国家足球队重新组建,并于次年获得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的亚军。

为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表20周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积极倡导下,1972年举办了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足球是其中一项,这促使部分省市专业足球队恢复训练,并先后在青岛、太原、西安、南昌等地举行了全国成年组和青年组的足球分区赛,同年,中国足球队作为体育大使出访斯里兰卡、阿富汗、巴基斯坦、几内亚、塞内加尔、伊拉克、科威特等国。1973年恢复了全国足球联赛和全国青年足球比赛。1974年9月14日,亚足联重新恢复中国足协在亚足联的合法席位,中国派出足球队参加了在伊朗举办的第7届亚洲运动会的足球比赛,比赛中先后负于朝鲜队、伊拉克队,仅战胜印度队,未获小组出线权。

1976年我国足球运动生机盎然,1977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是亚洲足坛当年的一项重要赛事,来自亚洲、非洲、美洲的12支队伍参加了比赛,最后中国青年队夺冠。同年9月,拥有球王贝利和贝肯鲍尔的美国宇宙队访华,他们先在北京访问比赛,和中国足球队1∶1握手言和;在上海2次与中国足球队交锋,中国队2∶1获胜。1978年又举办了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恢复了全国足球甲、乙级联赛双循环升降级制度的比赛。1979年6月将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广州、武汉、长春、青岛、石家庄、重庆、南京、西安、昆明、延边和梅县定为足球重点城市。同年,国际足联执委会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为我国足球队参加国际比赛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0年2月,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22届奥运会足球预赛,因在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意外失败,未能取得预赛出线资格。1981年12月,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12届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由于经验不足,痛失大好局面而未能出线。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我国的足球运动处于逐步恢复的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足球改革逐渐提到了议事日程,各方有识之士,对我国足球体制改革提出了探索性意见,这期间,部分省、市先后聘请外籍教练执教,中国国家足球队和省、市级足球队也经常出访和参加短期集训。

1994年4月17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诞生,联赛首次允许引进外籍运动员和外籍教练员。这些外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球队的实力,给中国球员带来了危机感。首次职业联赛的成功,使各队技术、战术水平有所提高,联赛的观赏性提高,观众的上座率提高,给各俱乐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职业化足球大大促进了其普及程度的提高,使我国足球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2002年,中国足球队首次打入第17届韩日世界杯决赛圈。应当承认,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足球运动仍比较落后,摆在足球界面前的问题还很多。因此,我们必须对足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与改革。若要发展我国的足球运动,使其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尚且需要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