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据有关资料记载,19世纪中叶,印度的浦那城内有一种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十分普及,它是以绒线编织成形,上插羽毛,人们手持木拍,隔网在空中将球来回对击。19世纪60年代,一批退役军官把这种称为“浦那游戏”的活动带回英国,并逐步使它演变成一项竞技运动。
1860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庄园主鲍费特公爵正在他的庄园里举行一次家庭社交活动,恰逢下雨,庄园内四处积水,客人们只好聚在客厅里。当时,有一位从印度退役的军官将“浦那游戏”介绍给大家,并在大厅里开展起来,因这项活动极富有趣味性,很快就风行开来。此后,这种室内游戏迅速传遍英国,“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羽毛球的英文名字。
羽毛球比赛规则的形成和发展也是颇为有趣的。世界上第一部羽毛球运动规则于1873年草拟于印度的普那。其后,一些国家也制定了类似的规则,但各国所制定的羽毛球比赛规则和场地标准也不尽相同。
早期的羽毛球和球拍形状都和现在基本相同,只是体积和重量较大。早期的羽毛球场地中间较狭窄,1901年修改羽毛球比赛规则时,将场地的形状改成现今的长方形。
1877年,英国第一次出版了《羽毛球比赛规则》。
1887年,英国的巴斯羽毛球俱乐部成立时,修改和统一了《羽毛球比赛规则》,其中不少条文至今仍被采用。
1893年,由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即英国羽毛球协会,并进一步修改了规则。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1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此后,这个传统的非正式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一直延续至今。
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总部设在伦敦。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20世纪20—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特别是英国和丹麦,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桂冠几乎被他们垄断,其次是加拿大和美国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1948—1949年在英国举办了首届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赛(汤姆斯杯),马来西亚击败了美国、英国和丹麦等强国荣登榜首,从此开始了亚洲人称雄国际羽坛的时代。
20世纪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较快,首先是马来西亚,其代表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选手,蝉联了1951年、1955年的两届汤姆斯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同时在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中再次获得男子单、双打冠军。
20世纪5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羽毛球队(以下简称印尼队)在国际羽坛开始崛起,他们在学习欧洲选手技术和打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加快了比赛的速度和对落点的控制,使羽毛球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第4届汤姆斯杯羽毛球赛中一举击败马来西亚队而夺得冠军。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队的技术水平在国际羽坛上(除中国以外)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第4届到第11届的汤姆斯杯赛,除第7届被马来西亚获得冠军外,其余全被印尼队获得,并且几乎垄断了在此期间举行的全英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双打冠军。
在女子方面,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美国占据世界的优势,连续三届获得女子团体比赛(尤伯杯)的冠军,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世界羽坛的优势转向日本。
1981年5月国际羽联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的新篇章,中国羽毛球选手进入了称雄国际羽坛的辉煌时期。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羽毛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