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乒乓球协会,各国之间的竞赛活动日益增多。1926年1月,在德国琴曼博士的倡议下,在柏林网球俱乐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当时参加会议的有英国、德国、匈牙利、奥地利和瑞典等国的代表,会议最后决定成立临时国际乒联,并委托英国乒联举办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
第1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的组织者向各国发出请帖,共有德国、威尔士、英格兰、奥地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和印度等9个队64名男女运动员参赛。由于印度是亚洲国家,故有人提议更改锦标赛名称,国际乒联当即决定这次比赛改名为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比赛期间,在蒙塔古母亲斯韦斯林女士的图书馆里举行了第一次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国际乒联章程和乒乓球比赛规则草案,推选英国乒协负责人蒙塔古为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
比赛于1926年12月6—12日在伦敦的福林敦大街麦摩尔大厅举行,只设有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混合双打和男子安慰赛6个比赛项目。因当时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一共只有16名,所以没有进行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比赛。
参加男子团体的有7个队,比赛采用单循环的方法进行。最后匈牙利获得冠军,奥地利、英格兰、印度、威尔士、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分别获第2~第7名。比赛使用的是“甲古”牌乒乓球和“特马”牌球台,网高17cm,采用英国式21分为一局记分法,比赛没有编印秩序册,所有运动员必须在场地内听候安排,运动员大多使用胶皮拍,男女运动员均未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门票是免费的,有几百人参观。著名的《泰晤士报》派记者采访了比赛,并对决赛进行了报道,引起了人们对乒乓球运动的关注和兴趣。
根据第1届国际乒联会议的规定,每年举行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世乒赛”,但第2届世乒赛因举办国经济困难,推至1928年1月才在瑞典举行。这届比赛增加了女子双打比赛项目,到1934年第8届世乒赛时,才增加了女子团体赛。1940—1946年,由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比赛中断。1947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世乒赛即第14届世乒赛,在该届比赛中又增加了女子安慰赛和元老杯赛,至此世乒赛就有了10个比赛项目,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是每届都要举行的正式比赛项目;男子单打安慰赛、女子单打安慰赛和元老杯赛为非正式比赛项目,必须由举办国申请,经国际乒联批准后方可举行。从1957年开始,世乒赛改为每两年举行一届。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因战争被迫“一分为二”,即单项比赛和团体赛分别于1999年8月在荷兰以及2000年2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第46届世乒赛再次“合二为一”,2001年4月在日本大阪举行。自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开始,单项比赛在单数年举行,团体赛在双数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