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姓

敖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敖”姓族徽构图由“1.左边上方的与下部的方;2.右边的‘攴’组成。1.,当在此表示树木及植物,延伸意为以树木为界的边境(古时封地以树林作边境分界);方,则表示方向和方位以及代表农耕工具“耒耜”。2.攴,表示手持器械,孔武有力。“敖”姓徽记构图表明敖氏为炎帝嫡裔,擅长农耕种植,更是勇敢高贵,豪放不羁的英武一族。一手忙于农时耕作,一手执持兵械不懈操练;闲时享受生活,从容旷达;战时勇敢坚定,所向披靡;充分彰显出敖人豪迈豁达的心胸与气度。以保国戍边为傲,卫国护家为豪,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敖,古代与豪、熬、獒、遨等通用。“敖”之意义,另有酋长、显贵、勇敢、出游等。《说文解字》释:敖,出游也。从出,从放。《诗·邶风·柏舟》曰:“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商君书·垦令》:“民不敖,则业不败。”

敖姓演变 1.源于上古五帝之颛顼(帝都丘,今河南濮阳)的老师太敖,亦作大敖,其后裔子孙以祖字为氏。2.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的封地敖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期,有黄帝裔孙被周武王姬发再次封于敖山(今河南荥阳),后建大敖国。3.出自芈姓。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均被称为敖,而其后代,续称为敖氏。

敖姓名人 ——敖陶孙(1154—1227年),字器之,号臞庵、臞翁;福建福清人。南宋著名诗人。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宋光宗时为太学生。宋宁宗执政时期,朝廷由奸臣韩侂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敖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便不顾禁忌去探望了他,还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敖陶孙是江湖派诗人之一,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其诗多为古体,往往放意而行,风格雄浑深厚。如《秋日杂兴》:“阵云起西北,中原暗黄尘。岂无康时算?无路不得陈!书发亦过计,夜夜占天文。匣剑似识时,中宵哑然鸣。我亦发悲歌,沾衣涕纵横!”其他如《中夜叹》《一日复一日》等,忧国伤时,激奋之情,溢于言表。——敖英(1479—约1552年),字子发,清江(今属江西)人。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中第二甲四十五名,授南工部主事,历陕西、河南提学副使,官至右布政使。工于诗,著有《心远堂文草》《慎言集训》《绿雪亭杂言》《东谷赘言》等。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为《绿雪亭杂言》。——敖佳熊(?—约1908年),字孟姜,浙江平湖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早年在浙江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期间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当年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浙江嘉兴被仇敌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