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姓

蔺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蔺”姓族徽由“艹、门、鸟”三部分组成。“蔺”来源于“孟门”之说。上古洪荒时期,大禹在黄河的晋陕峡谷之上开凿了第一个洪水出口,留下了“天下源于黄河第一门——孟门”一说。孟门,一处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西北23公里处的黄河之滨,北接碛口,南临军渡,东靠柳林,西隔黄河与陕西吴堡相望。另一处位于临汾“孟门山——壶口”地带。这两处“孟门”地形颇为相似,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传说和遗迹。虞舜统领天下时期,大雨持续数年,导致洪灾泛滥。舜帝委派大禹接父亲留下的担子治理水患,还把商代先祖契派到大禹那里一起治水。大禹因治水有功获得了舜帝委任,执玄圭继任天下。契也因立下了大功,得到了舜帝的封赐,获得了商地(今河南商丘)。“玄鸟生商”的神话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诗经·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讲的是契的母亲简狄误食了鸟卵而生下了他,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商族为凤鸟族,炎帝的嫡传后裔。蔺姓族徽的构图阐明了自己的祖先契追随舜帝辅佐大禹治水,留下了居于孟门的蔺人一族。

蔺姓演变 出自姬姓周王族,是韩国王室的宗族支系,蔺国君室后裔,以地名命姓。春秋时,曲沃成师之子万因功被封于韩(现在陕西省韩城市),他建立了韩国,爵位是子爵,所以又称韩子。他的后代子孙遂以韩为姓,称韩姓。传到韩厥(即韩献子)时,厥的玄孙叫韩康,在赵国为官,因功得封蔺国(今山西柳林县孟门),蔺国是赵的属国,韩康是开国之君,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封国名为姓,称蔺姓。

蔺姓名人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蔺芳(?—1417年),夏县人。洪武中举孝廉。累迁刑部郎中。明朝初年,朝廷选拔人才的手段比较丰富,汉代流行的“举孝廉”也一度恢复。蔺芳就是通过“举孝廉”,在洪武年间进入仕途的。他担任过一个时期的刑部郎中,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被外放为江西吉安知府。他为官宽厚廉洁,深受百姓的爱戴。洪武年间,蔺芳因孝廉中举,后累任刑部郎中。永乐年间,出任吉安府知府,为民所爱戴。后因事连坐而贬为办事官,跟从宋礼治会通河,复为工部都水主事。永乐十年,黄河在阳武绝口,蔺芳巡视后上言请加筑塞。后因宋礼举荐,升为工部右侍郎,五年后,死于任上。蔺芳节约廉洁,事母至孝,并躬身自检,被人们视为良吏。——蔺道人(约790—85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医僧。一作蔺道者。原名佚,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道者出家云游,于会昌间(841—846年)曾结庵于宜春修道,因尝治愈一彭翁子坠地折颈伤肱,其医术遂广为人知,求医者甚众。道者厌其烦,以其秘方授予彭翁,其术遂行于世。此方为后人刊刻,书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之骨伤科专书,现有多种刊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