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席”姓徽铭由“席子象形与坐、卧象形”组成。“席”,即席子,上古时的坐具。席的产生很早,神农作席荐,当为最早的史书记载。黄帝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先列玉于席上。王母为帝设华容净光之席。到大禹时代,开始在席的边缘装饰花纹或用丝麻织物包边。商代甲骨文“席”字写作“宿”字,形象似人卧席上,即席的象形字。考古发现,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桑麻的种植。到商代,丝织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丝织工艺在前代基础上又有了多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各种丝麻织成的毡毯茵褥等已普遍使用。周穆王时,已有紫罗方褥和毡的记载。周代有专掌五席的官吏,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熊席。《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diàn),乃安斯寝。1.莞,一种还未长大的蒲草所编的席,也称小蒲。簟,指用竹藤编的席,一般都较细密。下莞上簟,是把粗席铺在下面,精细面花纹美丽的席铺在上面。2.藻,即文彩、修饰之意。不论哪一种质料,凡经过文彩修饰后,花纹精美、色彩艳丽的席子即称藻席。它是铺在莞席(也叫筵席)上供人坐用的。3.次席,是竹席的一种。《周礼·春官。司几筵》:加次席黼纯。4.蒲,即菖蒲、香蒲,叶供编织,可以作席。用这种草编成的席叫蒲席,较温柔,不像竹席那样冰凉透骨。多在筵上铺设,也有编织较糙的,铺在下层作筵。《周礼·礼》:席有蒲筵,说明蒲席有多种用途。5.熊席,即熊皮坐席。《周礼·官司几筵》:甸役,则设熊席。大体说来,除垫在下层的筵席外,其他四种席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使用。次席、蒲席、熊席的凉、温、暖之特点尤为明显。“席”姓族徽表明,席人是善于制作早期各种席子的氏族,以席待客、置宴、行礼之用,以社会分工及司职作氏。
席姓演变 1.源出己姓席老翁。唐尧时,有击壤而歌的席老翁,长以播种稼穑之事,尧闻而嘉之,坐席行礼,促膝长谈,并尊席为老师。此为席姓之始。2.支出姬姓。西周初,周成王之弟始封荀国,故地在今山西新绛,春秋时晋武公灭之,其后有荀氏。春秋时晋大夫荀林父之孙伯餍,为晋之典籍官,其后为籍氏。秦、汉之际,晋大夫籍谈之后一十三代孙籍环为避项羽名讳,改姓席氏。姬姓席氏的历史大约有2200年。
席姓名人 ——席谈(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其先世代管理晋国典籍,故以籍为氏。至秦汉之际,籍氏后人为避楚霸王项羽(名籍)的名讳,改为音近的(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