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姓

屠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透过“屠”姓族徽构图元素仿佛可见屠人擅舞枪挥鞭,英勇侠气油然而生。上古有斩杀牺牲祭祀上天求雨习俗,屠为宰杀牲畜司职,屠人有旁人难以企及的掌握分解牛羊骨骼,指导及指挥“以无厚入有间”的能力。后世称以屠宰牲畜为职业的人,俗称“屠夫”“屠户”。屠即宰,其时为一类官职。《说文解字》释:“屠,刳也。”

屠姓演变 1.出自九黎族,是蚩尤的后代。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个部族联合,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擒杀了九黎族首领蚩尤。遂将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一部分人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以居地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2.以职业技术命姓。古人有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称屠氏。得姓始祖:蚩尤、商汤支庶后裔。

屠姓名人 ——屠揆先(1916—),江苏常州人。从事中医工作40多年,擅内科,兼儿科,曾先后在《中医杂志》等医学刊物,发表过论文十多篇。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理事及常州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屠岸(1923—2017年),本名蒋壁厚,笔名叔牟,江苏省常州市人。1946年肄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历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部,华东地区文化部副科长,《戏剧报》编辑、编辑部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及副总编、总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2011年11月,获得“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由此,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