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糜”姓族徽有“棚院、稼穑、稻米”组成徽记构图元素。糜人专门种植豆黍之类的农作物,其中有“糜子”,为主要作物。糜米,又称为稷米、粢米。《辞海》里被称作“穄”(jì),一年生草本植物,亦称“糜子”。穄子,不黏的黍类,又名“糜(méi)子”。“糜米”与“黍子”(软糜米),为同属的两种不同的农作物,人们经常糜黍不分,将两者混为一谈。种植这种作物,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活动,因为每年有可靠的收成,因此,种糜的族人富裕而昌盛,后人以职业为姓,世代姓糜,称糜氏。以职业和从事的对象取姓。
糜姓演变 1.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古糜子国,属以国名为氏。据《周书》中的记载:“商周之际有麋(糜)国,国人以糜为姓。”古糜子国(麋子国)源起于夏王朝时期的大禹后裔的诸侯国,商王朝时期沿袭。夏朝有同姓诸侯,专门负责种植豆、黍之类的农作物,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活动,因为每年都有可靠的收成,因此,种糜的族人富裕而昌盛,后得封为糜子国,国人以其职业为姓氏,世代称糜氏。黍的一种称为“糜子”,古称“子”。糜氏祖先是种植黍糜类庄稼的氏族。上古时候,人们以采集和打猎为生,辛苦而没有保障;而种植庄稼因为有固定的收成,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方法。周王朝初期,周公旦为抚慰先贤,拢集大禹后裔于糜地(今湖北与陕西交界之处),复建诸侯糜国(麋国),为子爵,因此称国君为糜子(麋子)。古代,“糜、麋”通假。2.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受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个大夫受封于南郡糜亭(今河南汝南),称糜君。在糜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糜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糜氏正确读音作méi。3.源自以职业所从事的对象谷物名称命名为氏。据《百家姓考略》称:“糜,夏同姓诸侯有糜氏之后。”古书《姓氏寻源》说:“秬黍之类有糜,即糜芨也,当取此为氏,如麦氏、禾氏、粟氏之类。”原来,黍的一个变种称为“糜子”,糜姓祖先是种植黍糜类庄稼的氏族。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
糜姓名人 ——糜夫人(生卒年不详),东海郡朐县(江苏连云港西南)人,三国时蜀汉大臣麋竺的妹妹。196—200年间为刘备夫人,衣带诏事发后与关羽一起被曹操俘虏,此后事迹不详。注:衣带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糜信(生卒年不详),三国魏国人,经学家,官魏乐平太守。汉族,东海郡人,主要作品有《春秋谷梁注》《春秋说要》《理何氏汉议》。著有《春秋谷梁注》12卷、《春秋说要》10卷、《理何氏汉议》两卷等。——麋竺(又作糜竺)(生卒年不详),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刘备入主益州后,拜麋竺为安汉将军,位列刘备手下众臣之首。吕蒙袭取荆州,麋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麋竺面缚请罪,刘备劝慰麋竺,对他待遇如初,但不久后他即因惭恨病死。麋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擅骑射,虽然从未统领军队,但一直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