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和,顾名思义为和谐,和顺,和平……“和”姓族徽的构图就是沉甸甸的果子垂挂在树上,成熟的稻粱弯腰低垂在稻粱秆上,一派丰收祥和的景象。史载:黄帝作釜甑,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后稷教民稼穑。唐尧时,重黎后人羲和掌管天地四时,运用二十四节气发布农时,以实现天人合一,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华夏先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不懈奋斗,成就了中华民族煌煌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历史。在古代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一种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和姓徽记以司职为姓。
和姓演变 1.以官职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尧时,重黎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通志·氏族略》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人名卞和,是一个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荆山得璞玉闻名,后来,卞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取姓,成为和姓的一支。3.由他姓改为和姓。起源于后魏。《通志·氏族略》载:“后魏有素和氏,改为和氏。”素和氏,本为代北复姓,鲜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为白部,故号素和氏。据《魏书·官氏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
和姓名人 ——和仲、和叔:上古人物。传说尧有四大诸侯,分别主管东南西北四方,史书称为四岳。东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和仲;北岳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尧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决策,尧都要与四岳一起商量。——和岘(933—988年),字晦仁,北宋浚义(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出生于官宦世家。他自幼博览群书,喜音乐,好依声填词,是宋初著名词人,16岁登朝为著作郎。曾任太常博士、东京转运史、主客郎中、大常丞。他的词作被收录在《全宋词》中的有《开宝元年南郊鼓吹歌曲》三首。其主题是歌颂开国皇帝宋太祖“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的功德和“九士乐生平”的盛世。——和凝(898—955年),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市)人。少好学,年十九,登进士第。初仕后唐,继为后晋宰相。凝生平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有集百卷。其长短名句《红叶稿》,又名《香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