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郎”姓族徽由“左上为带牛角的拟人形貌似跨过银河状、右为上下手工劳作的星星象形”组成。郎姓徽记构图蕴含如下丰富内容:1.左为“河鼓二”,即著名的“牛郎星”,“天鹰座α”,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在日文中称作“彦星”。排名为第十二的明亮的白色恒星,属天鹰星座。西方称呼此星为Altair,是阿拉伯语的“飞翔的大鹫”的缩写。位置:赤经19时48.3分,赤纬8度44分。2.右为拟人化的织女星和天津第四星(与天津市称谓无关)。牛郎星(牛宿)为观测夏季天象大三角中的一角。大三角形的西边是银白色的织女星(女宿),东边是天津四星,位于东南方的就是牛郎星。而横贯南北分成两叉由里向外延伸的就是灿烂的银河。数千年前郎姓族徽的设计制作者竭尽想象之功,把一幅美妙的天象图案演绎成了天上人间的唯美故事,充分展现了其时的人们欲与天际对话,崇尚天人合一的情怀。拟人化而带着牛角的牛郎星眨巴着透着憨厚的大眼睛,与心灵手巧的织女,跨过银河,共同绘织成了巨幅天河长廊的银河画卷,这应该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故事的最佳讲述。“郎”姓族徽表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七夕”,夏末初秋时节,晚间八点时分,每年天空中的此时,织女星率先出现在了爱天顶附近的位置,静静地等候着偏南方向牛郎星的显现。此刻在远离城市灯光的郊外,市民抬头仰望夜空就会惊喜地发现,在遥遥相望的牛郎与织女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银河),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犹如一对分隔两地的恋人,无言相望,欲诉衷肠,充满了诗情画意。七夕这一天织女走过仙女喜鹊搭建的渡爱之桥——天津,跨过银河与牛郎相会。中华传统文化“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几千年来通过秦砖汉瓦的刻画,口口相传的神话,琢刻在了玉制的郎姓族牌上,留在绢帛纸质上的笔墨深深地镌刻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血液中,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李商隐《辛未·七夕》诗云:“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道尽诗人绵绵情思。“郎”人由此创造出了天河式样——“良”(通道式)的庭廊,这种建筑既是通道,又能遮风挡雨,曲径而通幽,直至尽头方才为私处居家,从中道尽了中国建筑的哲学意味。
郎姓演变 1.源于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大夫、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之后,以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载,春秋初年,鲁懿公姬戏有孙子名费伯,为鲁国上大夫,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鲁隐公姬息姑元年,前722年)农历四月私自占据了郎城(今山东鱼台县),以其为自己家族的食邑,《春秋》载:“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当时,鲁隐公也无可奈何,默认了这个事实。在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所居邑名为姓氏者,称郎氏。2.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郎中,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郎中,亦称廊中、郎官,是皇宫中负责守卫宫殿左右廊庑而命名,最早始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沿置,最高军政长官为郎中令,西汉时期为九卿之一,也是天子近侍之一。在秦、汉时期,官秩达两千石以上者方可任“郎”。郎中还负责掌管车骑、门户,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在最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各类的长官称“郎中将”,其后各类逐渐泯同,最后改为光禄勋。东汉时期,郎中由具有孝廉才智者入尚书中台,在皇帝左右协助处理政务,职满一年称“尚书郎”,满三年以上者称“侍郎”。到了晋朝至南北朝时期,郎中为尚书曹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到唐朝以后,郎中之职逐渐由尚书分曹理事,分为六部,各部均设“侍郎”之职,为各部尚书的辅佐之官,就是各司、局的长官,一直沿用至民国初期,如同今日各部中各司局长。在郎中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郎中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郎姓名人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字君胄。工诗,擅长五律。与钱起齐名,时人喻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中兴问气集》时说,郎诗比钱诗“稍更闲雅”。他作《送彭将军》诗:“双旌汉飞将,万里独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鼓聋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工于发端,很有气势。——郎廷佐(生卒年不详),清朝奉天广宁人。任江西总督。对于江西瓷器的制造进行改良,仿古制造传统名牌产品,畅销各地。世称郎窑。——郎静山(1892—1995年),祖籍浙江兰溪游埠镇郎家村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