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姓

艾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艾”姓族徽由“艸、乂、右下角的圆点”组成。艸,为草本植物;乂,有治理与安定之义;在此构图中可释读为天地交午的时节,但图案表现为右边短了一节。小圆点,则特指为补缺的一点,独具匠心的设计表明正是大自然的馈赠“艾”可使之达到大宇宙与小宇宙,自然与生命的平衡与交泰。艾的本义是草名即艾蒿。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艾绒,供艾灸用。艾草,取其纯阳之性,几千年来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本草纲目》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可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熏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故又被称为“医草”,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民谚有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历来有“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之说。艾姓氏族应为擅长种植艾蒿,能依据艾草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病虫害问题,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善以艾灸治病,为当时的人们排忧解难,以大自然的馈赠解决生存中的大问题,实乃智慧超群一族。

艾姓演变 1.出自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夏朝少良当国时,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通常认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据《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2.出自春秋孔艾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孔艾之后”。

艾姓名人 ——艾芜(1904—1992年),原名汤道耕,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今新都区清流镇)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艾芜是道耕的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艾青(1910—1996年),生于浙江金华,当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79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因病逝世,享年86岁。——艾世菊(1916—2012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艾云章,又名艾世环。生于北京。少时曾从相声艺人张寿臣、刘德智学过相声。12岁入富连成科班世字科习艺,工文丑、武丑,文得萧长华、萧盛萱父子亲传,武得叶盛章教授。在严师教诲下,艾世菊身段干净利落,念白口齿清楚,做戏诙谐幽默,文戏儒雅大方,武戏艺技出众。1936年,他还未出科就在《立言报》主持的童伶选举中获丑角第三名的荣誉,可谓丑行中的文武全才。新中国成立后他落户上海,是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晚年致力于教学,桃李满天下。2012年6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