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姓

池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池”,积水的坑,也称水塘。池的本义是水道、沟渠。池,穿地通水,就是水道。后来引申护城河也称“城池”。《周礼·设秋官司寇所属有雍氏之官,掌沟、窦、浍、池之禁令,春令为阱护沟渎,秋令堵塞,以利于民,并禁以山为苑圃,禁毒杀泽中之鱼。池,穿地通水,就是水道。后来引申护城河也称城池。古池人应是一群擅长挖沟通渠技术,懂得蓄池治淤的道理,更擅长应用于人际沟通交流,化不利为有利的智慧族群,以职司世代传承。“池”姓氏族以水道、沟渠的形象为姓氏族徽,就是氏族的身份证明。池人居住之处称池,所依之山称池山,所临之水称池河,以社会分工及司职取姓。

池姓演变 1.以居住地为氏。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2.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家族繁盛,后代以名为池氏。

池姓名人 ——池浴德(1539—1617年),号明洲,福建省同安人,明朝好官,明嘉靖(1556年)举为进士,后任“太常寺少卿”。他秉公正义,为官清廉,通达事理,留千古嘉名。——池显方(生卒年不详),字直夫,福建省同安人。明代天启年间举人,池浴德的儿子,工诗文,以诗词、文章出名的文士。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