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姓

梅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梅”姓族徽由“1.左边的桢楠树(金丝楠木);2.右边的梅树组成。”其上两“丶”代表梅花和梅子。1.“桢楠”,又名金丝楠木,是一种极高档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常与紫檀配合使用。2.梅树是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梅”,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花朵的颜色大多是白色,也有红色和浅红色的。梅树产梅子,到了梅雨季节,果实成熟后就变成黄色,味儿很酸。在医药上,咸梅能解热祛风寒;乌梅干具有治肺气、燥咳、伤寒、下痢、虚痊、酒毒等功效;果汁可治肠炎和痢疾,平常在饮料中加入数滴,亦有杀菌之用。槑的读音是(méi),槑是梅花之梅的古体写法。梅花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众多。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自古以来深受国人的赞美和爱戴。梅姓族人以上等树种“桢楠”(又名金丝楠木)以及梅树的形象合二为一,选作自己家族的姓氏象征,追求其内在珍贵、高洁的精神品格,实为境界高远,超凡脱俗。

梅姓演变 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遂为纣王所醢(hǎi古代酷刑,人身剁成肉酱)。武王灭商后,封梅伯后裔于梅邑(今安徽怀宁梅城),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封地为氏,称梅氏,史称梅氏正宗。

梅姓名人 ——梅贻琦(1889—1962年),天津人,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在清华大学任校长时,他为清华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一是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梅兰芳(1894—1961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名。——梅汝璈(1904—1973年),字亚轩,江西南昌人。1946年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案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73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