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姓

司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司”姓徽铭构图由“丫与口”组成,意为手持权杖开口说话的人。“司”指在外为国君掌管政事的官吏,与“后”形成对照。“后”是指国君,与之相对的即指臣子、官吏。司的本义是掌管及主持,古代司农、司工、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司城等中的“司”,均指掌管或主管某一部门的长官。由此引申,司也是管理机构的官署和部门。“司”人自然是久居高位司职的后裔,以“司”的象形作氏族姓名族徽。

司氏演变 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2.以祖字为氏。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3.以人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得姓始祖:司臣(神农大臣)

司姓名人 ——司超(904—974年),北宋名将。司超从一个普通百姓起步,在东征西讨的不断拼杀中成为名将。为人宽厚仁慈,从不虐杀俘虏,是位很叫敌人敬重的军事将领。《宋史》对其的评价是“忠诚勇果”。——司居敬(生卒年不详),元朝时恩县(今山东省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司昌龄(1726—?),字静山,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代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司昌龄著作数百卷,计有《十一史精华》《古学精华》《泫文备征》《紫峰集》《泫志拾遗》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