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姓

竺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竺”姓族徽由“竹和二”组成。1.“竹”,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不仅将竹子的实用价值作了无与伦比的最大化应用,还把竹子的形态特征幻化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2.“二”,在这里表示品行高洁、笃厚的两个人。如仁爱之“仁”字,即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笃厚。殷商末年,孤竹国走出了两位圣贤——伯夷和叔齐。伯夷叔齐忠于祖国,耻为周臣。其为兄弟让国,叩马谏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千古传唱。《史记·伯夷列传》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吁嗟徂兮,命之衰矣!”竺姓族徽以高节的翠竹形象及倡导人人相互珍视关爱的理念结合而为家族徽记象征,诠释了竺人感激自然界青青翠竹的恩赐和奋发向上的情怀。满山遍野,一眼难以望到边的竹林之海,蕴藏着俯拾皆是的生活资源,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生存依靠和催人遐思的精神向往。

竺姓演变 1.源于姜姓竹氏。夏禹在世之时,曾封炎帝的后裔在台(今辽宁朝阳市一带),称墨台氏。商汤时商王将墨台氏改封在孤竹(今河北卢龙南)。商末,孤竹国君名初,字子朝。子朝有三个儿子,小儿子智(字公达)比较能干,欲立其为国君。子朝死后,公达认为哥哥允(字公信)是长子,君位当由哥哥继承,自己继位有违祖制。兄长公信则认为不可违背父命,拒不接受。两人相让到最后干脆一道离国出走。大哥即伯夷,小弟就是叔齐。兄弟二人出走之后,孤竹国人便立中子文(字公高)为国君。伯夷、叔齐离国之后,在各地行游,听说西伯侯姬昌是位尊老爱幼的仁君,便投奔而去。后姬发伐纣,他们认为这是犯上作乱,以臣代君,竭力反对及阻拦武王发兵。武王克商后,他们又坚决表示不食乱臣贼子之周粟,跑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西南)中,采摘薇菜充饥。又因有人告诉他们,首阳山也是周室之地,于是他们二人坚决不进周食,最后饿死在了山中。孤竹国为齐国所灭,国人以国名为氏,取竹为姓。到了东汉年间,枞阳侯竹晏认为竹姓原出于伯夷、叔齐二贤,就在“竹”字下加了个“二”字,改成竺氏了。这成了姜姓竺氏的由来。伯夷的后人,也有称为伯氏的,竺姓为炎帝的直系血脉治姓。2.源于古代的天竺国僧人竺次。古天竺国与中国的关系根深蒂固,已经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所谓“天竺”,就是印度的古称,亦作天笃、身毒等名。竺姓中国人,因为来自古老的印度,所以他们的文化背景也是深厚无比,丝毫都不比土生土长的姓氏逊色。头一个自古天竺到来中国开基的竺姓始祖,当为汉宣帝时以谒者身份来华的竺次。

竺姓名人 ——竺可桢(1890—1974年),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水招(1921—1968年),原名竺云华,越剧演员。浙江省嵊县金庭镇灵鹅村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竺水招少年时工小生兼学花旦,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竺水招便装照之一,戏路宽广,武生、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甚至老旦等行当,均能应工。在越剧十姐妹中是唯一一位生旦俱佳的艺术家。扮相俊美,被喻为“越剧西施”。生前拍有戏曲艺术片《柳毅传书》和唱片多种传世。——竺良甫(生卒年不详),教授,浙江奉化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机械专家。192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曾任北平工业大学、上海劳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贵州大学工学院教授、院长,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副院长,民盟云南省委第三至五届副主任委员。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主编《机械原理简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