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都”姓族徽构图犹如大树护荫着周边的小树,又以拟人手法表现似手持权杖的王者护佑着腋下的左右枝杆,亦如圣祖福荫着后代子孙。上古时各国将国都称为国,存有宗庙或建有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换言之只有存有已故君王旧宗的城邑才能被叫作“都”,不设宗庙的只能叫作邑。周时礼制规定,距王城五百里以内的幅地统统划归都城。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注:“五祀,户、灶、中溜、门、行也。”大曰都。小曰邑。虽小而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都人当为在专设宗庙的都城专业从事社稷五祀的氏族。
都姓演变 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以祖字为氏。据《姓苑》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2.源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都氏的望族居住在黎阳(现如今的河南省境内)。3.出自芈姓,以地为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田,因食采于都邑,称公都氏,其后代也有称都氏的。4.出自妫姓,以名为姓。战国时田齐公族公都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为姓。
都姓名人 ——都胜(生卒年不详),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靖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都胜为官五十年,他自己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都锦生(1897—1943年),号鲁滨,浙江杭州人。1919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1922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开工制造,到1926年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拥有手拉机近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140人。1928—1929年,东渡日本考察。1937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在上海建造厂房。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占领了法租界,丝织厂被迫倒闭。1943年5月在上海病逝,终年43岁,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进步的实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