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鲁”姓族徽由“跃出水面的鱼和口形状的曰”组成。由此勾勒出一幅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鱼儿欢跃摆尾的画面,仿佛在诉说无尽的快乐。鲁有任性义(任由天性发挥,天性使然,如鱼跃水面率性摆尾),故而行为率真而不受约束。以“鲁”为氏族徽记象征,乃是美誉,“鲁”有美好之邦的意思,这是对鲁人世居之地的赞颂,也是对鲁氏族人憨厚、率真、纯良美德的赞许,更充满了对鲁氏族人的嘉许和勉励。
鲁姓演变 周公后裔,源自鲁国公室姬姓,是周朝王族支系之一。鲁地居泰山之阳,国都曲阜。其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包括现在的山东滋县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公元前251年,鲁为楚所败,子孙被迫迁居卞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后此地被齐国所占,鲁姓开始在山东大地缓慢繁衍。
鲁姓名人 ——鲁班(前507—前444年),春秋末期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战的器械。相传他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还发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确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三国时吴国东城人。家富于财,好施与,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故过候,且求资粮,肃有米六千斗,以一半与之。瑜遂荐于孙权,独建议结刘备拒曹操。权甚重视。鲁肃为人方严,虽在军陆,手不释卷,善谈论,又能属文,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鲁恭(32—113年),字仲康,陕西省扶风平陵(今兴平县东北)人。建初初年,鲁恭做了郡县的官吏。被皇帝授予《鲁诗》博士,到他家求学的人很多。升任乐安相。鲁恭于东汉章帝建初年间任中牟县令,他着重以道德风尚感化人,不依靠刑罚命令惩治人,遇有讼争,尽量说服,使犯法者自感愧悔,深受人民爱戴,有“鲁恭三异”(蝗不入境,化及禽兽,竖子有仁心)的传说。鲁恭在三公之位时,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鲁恭81岁时,在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