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厉”姓族徽由“厂、萬”组成。厂,此处为石材解。萬,本义为蝎子,成年蝎子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它们典型的特征为瘦长的身体、弯曲的分段以及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其拥有开合如钳锋利的双螯。《楚帛书》载“万”为女娲四子之一,鱼骨和蝎子在古代都属于一种比较传统的徽记。鱼骨在母系氏族部落时是神圣的象征,一般代表女性,而蝎子则是勇士的象征,一般都代表部落中最勇敢的男性。《说文解字》释:“厉同砺,旱石也。从厂,虿(chài)声。”《玉篇》亦释厉为磨石也。“取厉取锻”——《诗经·大雅·公刘》,唐陆德明释文:“锻,本又作碫。”孔颖达疏:“言锻金之时,须山石为椹质(垫板),故取之也。”。厉人以砺石为族群标志,表明厉人具有克服万难,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上古厉人当以发明磨制砺石作工具,以磨制刀剑、利器为司职,以制作高端传神惊世器具傲视世人。
厉姓演变 1.源于姜姓,出自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远古帝王炎帝神农氏,亦称厉山氏。在史籍《风俗通》中记载:“厉山,古列山氏之后,一曰厉山氏,即连山氏。又即烈山氏,即炎帝神农氏也。”2.源于西周,以谥号为姓。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后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在齐厉公的嫡、庶子孙中,皆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厉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厉氏正宗。3.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期诸侯厉国,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载,厉国所在地在今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到了西周中期,厉国改名为赖国。国人中有以先国名为姓氏者,称厉氏。4.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5.李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追改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
厉姓名人 ——厉鹗(1692—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厉以宁,193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著名现代经济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他是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厉以宁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经济著有大量学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