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

国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国”姓族徽有“1.城垣;2.护城河;3.武器状的造型”三部分组成。1.构图中以象形的太阳状代表城池,寓含国族人为太阳鸟的后代。2.围着城垣的四个方位的弧线,既代表护城河,也代表着护守国门的守卫的脚印。3.武器状的造型既代表着守卫用的武器(干单),也象征着城墙外的防护林。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在殷墟及商代甲骨文发现以前,中华的纪年史始于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国人”,据《周礼·地官·泉府》定义:“国人郊人从其有司。”贾公彦注疏:“国人者,谓住在国城之内,即六乡之民也。”即为都城里从事手工业劳作以及为王室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城市贫民。平时兼顾保卫、守更和守护王室的安全,战时则为士兵参战杀敌。居住在京畿道以外的平民,则被称为野人。“国”姓族徽构图表明,国人以居住地及职守取姓。

国姓演变 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郑国君主郑穆公之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余年,是春秋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为国氏。

国姓名人 ——国侨(?—前522年),国侨即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年。孔子曾称赞他是“古之遗爱也”。——国渊(生卒年不详),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跟从管宁、邴原避乱辽东,后来回归中原,曹操任其为司空掾。国渊忠于职守,在朝议讨论问题时,经常厉言疾色,敢于发言,正直无私。国渊早年负责屯田有功。田银、苏伯在河间作乱时,国渊参与平乱。国渊虽居于列卿之位,但是仍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朋故旧,自己却保持着谦恭节俭,最后死在官任上。——国林之(1915—?),河北省武邑县人。又名国锡庄。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