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鄢”氏为炎帝太阳鸟嗣裔,“鄢”姓徽铭由“焉”和“邑”组成,“焉”的本义是鸟,即焉鸟,产于江淮一带,也称黄凤鸟;“阝”为部邑;“鄢”本身表示“焉人”居住的地方,建立的城垣称鄢,以此命姓氏定族徽。
鄢姓演变 1.源于妘姓,出自远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第四子求言,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帝颛顼的玄孙名陆终,生有六子,第四子名叫求言。在夏王朝时期,求言的后人被封在郐(今河南新郑西北部),当时其族人被称作郐人,建有郐国,国君称“郐侯”。殷商末期,郐侯率领族人参加了周武王姬发的灭商战役,西周初期,郐侯被周武王重新封在比原郐国更南部的鄢地(今河南鄢陵),晋升为侯爵,时称“鄢侯”,他重新建立了鄢国,一般史书称其为“鄢君”。鄢国为郑国所灭,亡国后鄢君的后裔子孙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鄢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鄢氏正宗。鄢陵地区以盛产腊梅著称,为国宝四花之一。2.出自羋姓。鄢,春秋时楚国小国,在郢西北(今湖北宜城东南),楚地鄢姓人众多。羋姓鄢氏历史有2500多年。3.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尧帝后裔喦(yán),以帝王赐姓为氏。该支鄢氏源于尧帝之后,有一个人名叫“喦”,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勇士。喦曾竭力辅佐郑庄公,因战功显赫,郑庄公特按其名“喦”之谐音赐姓为“鄢”,称鄢喦,并封赏其居于故鄢国之地鄢邑。鄢喦死后,就殡葬于鄢邑,故而后来的史家将鄢邑称作“鄢陵”(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境内)。在鄢喦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帝王赐姓相传,皆称鄢氏,世代相传至今。
鄢姓名人 ——鄢高(生卒年不详),明朝正德年间,做了县官。他为人正直,地方上的有权有势人,企图盘剥百姓,鄢高宁可得罪他们,也不让百姓吃亏。由于他得罪了许多有权势的人,便被贬职去做了小官,可老百姓都赞扬他,说他的好处,说了几代人。——鄢桂枝(生卒年不详),明四川大足人。嘉靖中举人。授翼城知县,多惠政,邑以大治。擢剑州知州。禁民私卖田与利百姓。——鄢鼎臣(生卒年不详),明江西丰城人,字玉铉。天启中举人。崇祯中署宜黄县学教谕,日率诸生攻读。岁饥,力请知县发赈。有兵事,捐资犒义勇,以加强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