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查由“木字形(水牛角状)和且”上下组合而成。上部水牛角状木字形隐喻查人为炎帝嫡裔,擅以耒耜耕作,炎帝神农氏以牛首人身形象传世。下部拟人身状的且,释为祖先。“查”以拟人化的组合,意为查氏族人不忘炎帝圣明,以先祖精神感召,光耀后代,福泽后人。中华始祖神农氏炎帝,以太阳作崇拜神,当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慈爱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种五谷,用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源。炎帝广泛传授农时农耕知识,使人们懂得了五谷孕育播种生长,人们不再食不果腹,过上了祥和的日子。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称他为“神农”。传说他是牛头人身。查人古居地盛产果树——楂树,落叶乔木,果实球形,红色有白点,味酸,可食;亦作“山查”。楂同樝,即山楂。
查姓演变 1.出于姬姓,春秋周惠王时(前676—前652年在位),伯禽(姬姓)的后代、鲁国(今山东境内)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古谱写作“樝邑”,隶济阳),以地为氏。查延(号东安)为查氏始祖。2.源于姜氏,出自春秋时期炎帝后裔齐国公之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顷公姜无野执政时期(前598—前582年在位),他赐封自己的一个儿子到楂邑(今山东济阳),该地盛产山楂。在其后裔子孙中,就有以先祖的封邑名称作为姓氏者,称楂氏。后来又将木字偏旁省去了,遂成为查氏,世代相传至今。查氏族人大多尊奉齐顷公为得姓始祖。3.出自芈姓。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楚国有公族大夫(楚王为芈姓)食邑在柤(古查字的异写体,故址在今湖北南漳西),子孙以邑为氏。4.源于楂树徽记。传说炎帝子民其中一支旦人以楂树为徽记,因而世称其为“查人”。据传,济阳历城是炎帝丹鸟部族农耕之地,丹鸟氏居济阳,建齐国。周初周武王封姜尚于齐。“查人”善造船,齐国得“查人”之助,航海业十分发达。齐太公姜尚主舟楫之利,移都薄姑,控制出海口,便鱼盐之利,因而齐国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东方大国。
查姓名人 ——查升(1650—1707年),字仲韦,号声山,浙江海宁袁花人。清代书法家。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时康熙帝选儒臣侍值以备顾问,他经荐入直南书房多年,累迁至少詹事。著有《澹远堂集》。时人称查升书法、查慎行诗、朱自恒画为“海宁三绝”。——查良镛(1924—2018年),笔名金庸,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祖籍江西婺源(古徽州)。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一代武侠小说泰斗。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查良铮(1918—1977年),笔名穆旦,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