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姓

晏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晏”姓徽铭构图由“氵,日、女”三部分元素组成。画面表现为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江河水如淑女般安宁、娴静。晏姓族人为殷商先祖契的子嗣,商人视玄鸟(燕子)为氏族真爱。燕子作为候鸟随季节南飞北往,翱翔在蓝天白云间,渴望江河湖海“河清海晏”。《汉书·诸侯王表》谓之:“海内晏加”。“晏”取谐音“燕”,表现了“晏”姓族人祈祷天下苍生,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生活安宁的美好心愿。

晏姓演变 1.源于上古尧时期的大臣晏龙。据说晏龙是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为历史上最早的晏姓人物。2.为殷商后代。晏氏出自宋公室子姓,西周初年封于宋国(今商丘一带)叫”晏”的食邑,后裔以邑为氏。3.源于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今山东齐河县西北的晏城),后代为晏姓。4.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作阳安,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并且在春秋时期与高、国、鲍一起成为齐国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齐国做官。

晏姓名人 ——晏子(前578—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晏婴使楚》的故事流传至今。——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晏几道(1038—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