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姓

裴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裴”姓族徽由“∧、彐、衣”组成。1.“∧”象征天际;2.“彐”徂成非,象征大鸟飞翔的翅膀;3.“衣”为鸟族高贵的羽衣。“裴”本义为长衣下垂的样子,《说文解字》解释为:长衣貌。裴姓徽记构图表明裴人为炎帝嫡裔,以翻飞翱翔在天空的大鹏鸟为崇拜的神鸟,希冀族人能借来大鹏鸟的羽翼作衣裳,展翅高飞,与天对话。寓意裴族拥有天然高贵的血统,天命神授,受上苍先祖护佑,不辱使命,以羽衣鸟羽为衣,振翅飞翔。说起裴姓,就会提起“天下无二裴”的裴柏村,这个小小的村子,位于山西涑水河畔的闻喜县内。这里不但是裴姓的发源地,也是声名远扬的“中华第一宰相村”。当年的裴柏村,周围的土岭上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柏树,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裴氏就是在这里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而裴姓和柏树的结合,就有了“裴柏村”的村名由来。

裴(péi)姓演变 1.源于嬴姓,为伯益之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飞廉的,他的裔孙被封于苹邑(今山西省闻喜县东),称为苹氏,至六世孙为苹陵,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原字为上非下邑)(山西省临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底,改加衣字底,表示已经离开了平邑,称为裴姓。2.源于周朝秦国,以城邑为姓,秦国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史称秦非子。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并被封为裴乡(今山西省闻喜县的裴城)的首领,称裴乡侯,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世子孙便已封邑为姓,称裴姓。3.源于春秋时晋国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裴光庭神道碑》载,晋平公将颛顼之裔孙针(后子针)于周川之裴中(今陕西省岐山县北)那个地方做首领,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代遂以“裴”为姓,称裴姓。

裴姓名人 ——裴秀(224—271年),西晋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官至司空。编绘《禹贡地域图》18篇,是中国迄今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所绘《地形方丈图》,是缩编的晋地图。图均亡失。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的地图制图奠定理论基础,影响中国地图制图1700多年。——裴松之(372—451年),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少年好学,博览群籍,立身简素。20岁时任殿中将军,直卫皇帝左右。义熙元年(405年)为吴兴故鄣县令,后迁司州主簿转治中从事、永嘉太守,并征为国子博士。裴松之为官清廉,体恤百姓疾苦,肃明风化,黜陟有序,深得下属官吏和人民的爱戴。元嘉十四年(437年)致仕归里。元嘉六年宋文帝命注《三国志》,他对陈寿的《三国志》进行了详细的补缺、备异、矫正、论辩,使注文多出原书几倍,所引魏、晋人著作多至210种,保存了大量史料,开创了史书作注的先例。——裴文中(1904—1982年),字明华,河北丰南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作有《中国猿人史要》《周口店第一地点之食肉类化石》《周口店山顶洞之文化》《周口店山顶洞之动物群》《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和《中国猿人石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