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姓

霍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霍”姓族徽由“1.丫形状;2.门字形;3.双鸟;4.对称的彡”四部分组成。1.由于字库的局限,霍姓族徽的Y形状,准确地解读应为代表王权的钺。亦似鸟冠。2.左右似器械拱卫钺而形成了门的形状。3.徽记下方左右的鸟儿,代表氏族为炎帝后裔,以拟人手法表现左右一双振翅颠足正欲高飞的鸟儿的翅膀犹如手持的武器,捍卫着天帝的权杖。4.左右对称的彡似飘落的羽毛,似天际的云电雷雨,更似大鹏鸟颠脚扇动翅膀欲飞时嘴里发出了震撼天际的嘶鸣,营造出了凌厉的气势和庄严的场景。霍姓徽铭构图充分彰显了霍人对炎帝的尊崇和身为帝裔的骄傲,更愿意以自身的全力以赴去捍卫炎帝政权的威严和稳固。有理由相信霍人当为守卫帝王及宫殿安全的卫戍部队的将领,愿以力量和忠诚誓死捍卫守责,以司职为姓。《说文解字》释义:“霍,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霍然。”与霍姓族徽构图画面含义出入较大。

霍姓演变 1.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封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国名为姓,称霍姓。2.出自春秋时期霍阳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霍阳山是春秋时期非子后裔的嬴姓封国梁国的一个居邑。霍阳山周围地区在当时皆称“霍”,即今岘山地区,俗称铁顶山。3.出自春秋时期霍山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霍山令,就是春秋乃至汉朝时期管理霍山的令尹,是个古老而传袭很久的官职。霍山,就是天柱山,亦即古称的南岳衡山。霍山令,就是五岳之一的南岳令,古代在五岳之上皆设有令尹,以敬畏神灵,维护帝势,皆由中央王朝政府派遣。在霍山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即称霍氏,世代相传至今。

霍姓名人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诛族。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大将,18岁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20多岁就开始带兵打仗,由于战功显赫,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骠骑大将军。惜英年早逝,在为他举行葬礼时,满朝文武和平民百姓从长安城内一直排到墓地为他送行,场面之宏大,历史罕有,由此我们可见霍去病其时的声望颇高。——霍元甲(1868—1910年),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迷踪拳第七代传人。1909年扬名上海,并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