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農”姓徽铭由“草木、辰形的农具镰刀”组成。上部的草木之形,表示田地中的禾谷;下部的辰字形,像一个人的双手执镰刀的样子。辰,原指缚在人手指上的石镰,后来石镰为大而坚硬的蜃壳所代替,蜃属蛤蚌类。“农”的本义是除草收割。收割是种植业的最后一环,引申义泛指农耕、农作、农业之义。“农”姓族人为神农氏后裔,长期从事农耕作业,懂农时,擅播种,善于管理与制造收割庄稼的工具的“农正”一族。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根。在漫长的农农业文明进程中,播种和收割技术的完善,是人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农”人安于农道,乐于农事,是一个生而有根,朴实无华,勤劳智慧,平凡而伟大的族群。
农姓演变 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神农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厉山氏、连山氏、赖山氏、姜王氏……史籍《易·系辞》中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为有天下的王,为炎帝、赤帝、农皇。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传说,炎帝神农在位足有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余年。神农氏有个儿子叫柱,又叫农,即炎居,其后代中有的就以农作为姓氏,称为农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农氏。2.源于官职,出自古代官吏农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上古时期,少昊设立负责农政的官员为农正,全称为“春扈氏农正”。据史籍《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到了尧帝时期,“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大农就是当时主管农政的官职。3.源自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神农氏的后人为农正之官,执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后人就以官称为姓氏,亦称农氏。到了西周时期,“春扈氏农正”简称为“农正”,类如当今的农业部部长。农正下属有农师,为上士大夫,具体负责农田耕作之管理;有农史,负责记载农事、物候、气象、收成、仓储等;有农役,专职负责农事过程中的相关具体事务。在农正、农师、农史、农役等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农氏、春氏、扈氏等,世代相传至今。4.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农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农父,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各项农事、国土管理、勘定诸侯境界等政事,全称为“地官大司徒”,农父是其白号,历届农正、司农、田官、农官、农士等皆隶属于大司徒任命管辖。在地官大司徒(农父)以及司农、田官、农官、农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农姓名人 ——农益(生卒年不详),平南人,明永乐年举人,官训导,是明代的一位名儒。——农志科(生卒年不详),沅州人,明宣德年间任靖州学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农劲荪(生卒年不详),名竹,字劲荪,安徽宣城人,原籍河北。民国初年天津爱国实业家、富商,霍元甲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