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姓

卜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卜,《说文解字》释:“灼裂龟甲,像炙灼龟甲的样子。”“卜”像龟甲被灼烤后裂纹纵横的样子。“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见《诗·卫风·氓》:“问龟曰卜。”见《周礼·大卜》:“龟为卜,策为筮(策为蓍草)。”见《礼记·曲礼》:“卜人长于占筮、占卜凶吉,以司职为姓。”

卜姓演变 1.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据史籍《通志》记载:“卜氏,周礼·人氏也。鲁有卜楚丘,晋有卜偃,楚有卜徒父,皆以卜命之,其后遂以为氏。如仲尼弟子卜高徒是也。”卜氏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史籍《路史》也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2.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氏。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据史籍《姓苑》记载:“周礼·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卜姓名人 ——卜商(前507—前420年),字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卜子。——卜天璋(1250—1331年),元洛阳(今属河南)人,迁居开封。字君璋。历官工总主事、刑部归德知府,后累迁广东廉访使。——卜大同(1509—1555年),明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字吉夫,号监泉。嘉靖进士。由刑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