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路”姓族徽由“1.左为鸟卵状,意为繁衍生息。形如‘⻊’;2.右为大鹏鸟围着花骨朵
(梅花)状,形如‘各’”组成。1.寓意负有天命之鸟,降落大地繁衍生息,生根茁壮,枝叶扶疏,表明氏族为炎帝之子“挚”嫡裔。2.大鹏鸟匍匐在梅树上,呵护着梅花,寓意“喜上(梅)眉梢”。此构图在梅姓族徽中出现过,表明路人崇尚梅花高洁的品格,宣示为商汤梅伯族裔。构图又可以释为谷子(稻粱),后又演化为口,口为民生,民以食为天,寓意路人为炎帝神农氏后裔,继承了魁隗氏以耒耜翻耕农田,长于播种五谷的特质,宣示以护佑天下苍生为己任,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民安康泰。文言版《说文解字》:路,道也。从足,从各。白话版《说文解字》:路,大道。字形采用“足”作偏旁,采用“各”作声旁。指大军出征或归邑。见“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路姓演变 1.黄帝生子玄嚣,玄嚣生子帝喾,为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时,玄元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历经虞舜时期和夏王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2.源于姜姓,出自为炎帝的后代支子的封地潞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氏纂》记载:黄帝为首领时,封炎帝支子于潞地(今山西长治潞城),隗姓,子爵,建潞国。西周至春秋时期,潞国被称为赤狄潞氏。到了春秋时期,潞国被划入晋国版图,成为强晋的一部分。潞国被灭后,潞氏后代子孙和其他赤狄潞氏族人以原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潞氏,后去掉“氵”偏旁简笔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3.源于妘姓,出自黄帝的后裔陆终的后裔的封地路,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困学纪闻》记载:黄帝之子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老童生吴回,吴回之子即陆终。陆终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郐子),受封于路邑(今北京通州),后裔子孙后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路氏,世代相传至今。4.出自汉朝时期路县,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急就篇》记载:路,原为水名,作潞。汉朝初期置路县(今北京通州),东汉朝时期改为潞县,该县有许多人以潞命氏,称潞姓,后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路姓名人 ——路温舒(生卒年不详),字长君,钜鹿东里人。少时,父使牧羊,乃截泽中蒲爹为牒,用以为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太守见其而异之,署决曹史。又受《春秋》通大义。决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昭帝时,守廷尉史。宣帝即位,(前73年)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行。帝喜其言,迁广阳私府长。举文学高节。迁右扶风丞。久之,迁临淮太守,政绩优异,卒于官。——路皋(生卒年不详),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路彬(生卒年不详),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广西提刑时,明察秋毫,杜冤绝狱,后又为民请命,减去部分过于沉重的赋税。官至刑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