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姓

游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游”姓族徽由“旗子及站立的人”组合而成。“斿”,本意就是指有流旒(飘带)的旌旗,或指多牙状旗帜。旗帜上的流旒数量按王九、公七、侯五、伯三、子一定制,无爵及其以下者皆无流旒。斿人,就是商周时期各诸侯国皆有的官职,主要负责掌管王旗;在军制中亦有斿人,也称旒人,就是执掌标志性军旗者,多是英武盖世的勇士、或彪形大汉。这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有注释:“游,音留。本作斿,亦作旒,旌旗之旒也。”在史籍《左传·桓二年》中所记载的“鞶厉游缨”中的“游缨”,就是指这种“游人”腰束“鞶厉”,手执“旒旗”,冲锋陷阵或耀武扬威的样子。游姓因旗帜的飘逸,执旗人的张扬取姓。

游姓演变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周厉王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封于郑邑,之后建立了著名的郑国。郑国君主传至郑穆公(前627—前606年在位),他有个儿子叫姬偃,字子游,史称公子偃。到了公子偃的孙子游皈,便以祖父之字“游”命氏,称游氏,世代相传至今。《元和姓纂》云:“《左传》,郑穆公子偃字子游,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春秋时,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字为姓,称游氏。该支游氏正确读音作yóu。游氏族人大多尊奉公子偃为得姓始祖。2.源于官位,出自周朝时期官吏囿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囿游,是周朝时期王室贵胄宫内(府内)负责管理花园、菜园、果园、陆园之类园林的小官吏,即专职仆役,其时负责掌管王宫门阙的小官吏,也称囿游,或称阍人,如同现今的门卫蒹收发、通禀等,隶属于天官·司管辖。这在典籍《周礼·天官·中有记载:“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在囿游、阍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囿游氏、阍人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游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游姓名人 ——游日章(生卒年不详),字学褧(jiǒng),号南荆,福建莆田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在乡试中考中解元,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考中进士,曾任廉州知府。为政宽厚,对豪强恶霸不手软。著有《骈语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