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姓

练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练”姓徽铭以练制成的白色熟绢作为氏族徽记元素。“练”之本义为把生丝或织品煮得柔软洁白。引申为白色、干练、训练等义。丝绢布帛是王公贵族装束以及装饰、祭祀活动的所用丝绢用品的重要原料。周代的工艺分工中已有与“练”相关的工序,《周礼·天官·染人》规定:“凡染、春暴练,夏纁玄(xūn xuán深红色)。”暴练就是练其素而暴之。练人是擅长练制柔素洁白的丝麻或布帛的氏族,以白丝麻为氏族象征,以表示技能的“练”命名氏族的名称和族徽。“嫘祖”为黄帝正妃,为养蚕缫丝纺织成衣的创始者。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蚕神)。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ruí)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没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练”姓族徽蕴含表明族人为黄帝、嫘祖后裔,继承了种桑含蚕缫丝练绢技术而造福世人。

练姓演变 1.出自高阳氏,为颛顼的后裔,以祖名为氏,始祖为大廉。根据《元和姓纂》和《姓纂》记载,黄帝之子名昌意,昌意之子颛顼,颛顼之孙名大廉。其子孙有以其名字命姓者,乃成廉姓。“练”与“廉”同音通假,为秦大廉后代。2.出自唐代总管府录事参军东何,因功赐姓练。唐代总管府录事参军练何,本姓东,本贯河南省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以河内为郡。跟从李勣将军征伐高句丽,献火攻战术,破南苏罗城有功,于贞观年间被赐姓练,其后代相传姓练。3.出自地名。南朝的《姓苑》记载:“其先仕闽(五代之小国,故地在今福建闽侯),食邑闽之练乡,因氏”。“练”的古地有春秋的练渎,故地在今江苏苏州西南。练墟,故地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练溪,即今安徽歙县东北练河。练江,今广东普宁至潮阳一带。这支练氏的历史至少有1500年。以上均为练人迁徙繁衍之故。

练姓名人 ——练何(生卒年不详),字子俊,河内人,本东姓,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南苏罗城,上以“精练军戎”封岐山侯,赐姓练。——练子宁(1350—1403年),名安,祖籍三洲人,洪武十八年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强国富民之道,初授翰林修撰,后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间改任吏部侍郎,1403年,燕王临政,定号永乐,练子宁与方孝孺等人在“靖难之变”中极力反对燕王朱棣入京师夺帝位自立为明成祖,被断舌磔死。练子宁善写文章,方孝孺称其多学而富文采。弘治年中,王佐刊刻其遗文,称为《金川玉屑集》。提学副使李梦阳设立金川书院以祭祀练子宁,将其堂命名为“浩然”。——练恕(1821—1838年),字辛福,号伯颖。被称为神童少年史学家。编有史学专著《后汉卿表》《五代史地理考》《北周公卿表》《西秦百官表》四篇,被收进《二十五史补编》。少年患咯血病,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