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宫”姓族徽由“宀:房屋和吕:似多个窗口”组成。画面像一座开了多个窗口的连片的大型建筑。“宀”,房屋象形。在穴居野外时代也就是洞窟。“宫”,外围像洞门,里面的小框框像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古人称单窗平房为“向”,称多窗的大型建筑为“宫”。篆文误将两个“口”(窗)相连接成了“宮”。《说文解字》释:“宫,室也。”由此可见,宫人当为首创了连片穴居并将其发展为架梁建屋式样的族群,葆有高度的生存智慧,拥有全方位的知识,开创了让人们离开洞穴走向连片房屋的生活方式。因房屋有保暖、通风、采光、舒适等特点,更具安全性和文明性。因而获得了天下之主——王对这种居住式样的青睐,从而使原来贫贱与高贵同样作房屋的居住方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最后让“宫”之称谓及建构成了至高王者的独享专利。见《释文》注:“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宫姓演变 1.宫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姓氏,源自春秋虞国大夫宫之奇。宫大夫原为周初所封的同姓
国(今山西平陆县东)国君的族人,后因
国为晋国所灭,宫之奇举族逃往虞国,族人遂以国名为姓,即
氏。成语“假途灭虢”“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典故讲的就是虞国和虢国亡国教训。当时宫之奇曾极力劝阻虞君不成,失望之极,涕泗横流,仰天长叹道:“虞国注定要灭亡,可我宫之奇不能坐等当晋国的俘虏啊!”遂即率族人逃往曹国。宫之奇的“宫+阝”氏后人后改“宫+阝”去阝为宫,形成今天的宫姓。《左传·僖公五年》《春秋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史记·晋世家》《汉书·辛庆忌传》等都有关于宫之奇的记述。宫姓渊源,在全国范围内,以宫之奇的后裔,组成宫姓主体。2.源自姬姓南宫氏,因其居于南宫而得姓。南宫的后裔,改姓为宫。3.源自周官“宫人”一职,其负责君王的日常生活事务。“宫人”后裔以官职为姓。
宫姓名人 ——宫崇(生卒年不详),琅邪(今山东临沂)人,著名东汉黄老道家。东汉后半叶,宫崇向汉顺帝和汉桓帝进献《太平经》,一名《太平清领书》,共170卷。宫崇称此书为其师干吉(或称于吉)得于曲阳泉水上。故过去有人称此书为于吉或宫崇所作。据近人研究,《太平经》非出一时一人之手,是西汉末至东汉汉顺帝时期逐渐增益而成,于吉、宫崇等仅是其撰人之一,或为集大成者。——宫天挺(约1260—约1330年),元代杂剧作家。字大用,大名开州(今河南濮阳)人,他与钟嗣成父为莫逆交,嗣成小时,常随父拜访,见其吟咏、文章笔力人莫能敌。关于他的生平,钟嗣成著《录鬼簿》说:“学官,除钓台书院山水,为权民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宫继兰(1579—1658年),原名宫大壮,字贞吉,号鹜邻,景隆子。庠生,明万历戊午46年(1618年)应天府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二甲六名进士。授工部吏司主事,署员外郎事协理六科,统视夏镇河道,山东兖州府知府。告养归,起广东罗定兵备道,按察副使兼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