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姓

牛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牛”姓族徽以一颗牛头,突出的牛角来表现。牛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又是一种反刍类动物,力大、性善,可用于耕地和运输。是中华数千年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牛”人以牛的形象作为家族的徽记家征,充分表达了对牛的挚爱和崇拜。

姓氏演变 1.源自东夷部落首领蚩尤,其后代保留了对牛的崇拜习俗,并取牛为氏。苗族村寨“打牛祭祀”(蚩尤为牛首人身的英雄),千年以来传承至今。“打牛祭祀”是出于对战场勇士的敬爱,后引申的“逝者用牛”(以牛代以战马殉葬)的习俗在苗族历史上已传承久远。苗人感恩祖先带来的繁衍与兴旺,也感恩牛给他们带来了丰衣足食。这是农耕民族通过祭祀祖先,表达重视农耕和祈求丰产的文化表现形式。2.源自商汤后裔牛氏。中华商业鼻祖王亥,为商代第七世王,擅养牛马,发明了牛车,以牛拉货物开启了易货贸易——“商业”的先河。商人世代崇拜牛。周灭商后,封殷微子于宋,去之日,时值正午,其曰:为人不可无姓。随即取“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为牛姓之由来。3.源自牛氏得姓始祖“牛父”,西周初,殷纣王兄微子启在商(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传至第12位国君宋武公(前765—前748年在位)时,牛父任司寇,称司寇牛父。时居今山东中部济南北的狄族名鄋(sōu)瞒,出兵袭击宋国。宋国司徒皇父、牛父等率兵抵御,在长丘(今河南封丘县西南)遭狄军重创,牛父战死,为纪念牛父,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即牛氏。4.源于牛国,出自西周时期“牛医先生”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文献《灵台牛氏家谱·序》中记载:“当周盛时,文王之小子之子遇牛医先生,封牛国,为太常卿、协律郎。”5.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牛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牛人,是西周时期所设官位,专职负责饲养国家牛畜,然后按典制贡送诸侯,保障诸侯的肉食、祭祀之用。牛人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职位上大夫。是两周时期很重要的官职。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

牛姓名人 ——牛弘(545—610年),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袭封临泾公。少好学,博览群书。北周时,专掌文书,修起居注。隋文帝即位后,授散骑常侍、秘书监,晋爵奇章郡公。开皇三年(583年),拜礼部尚书,请修明堂,定礼乐制度。又奉敕修撰《五礼》百卷,从此儒家文化复兴。后牛弘又任吏部尚书,掌选举用人,倡先德行而后人才,众咸服之。牛弘生活俭朴,事奉皇帝尽礼,对待下属以仁厚,不善言谈而恪尽职守。政务繁杂,仍书不释手。灵台县荆山森林公园有三贤祠,其中供奉三位贤人之一就是牛弘。——牛皋(1087—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出身农民家庭,初为射士,精练武功,擅长骑射。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绍兴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军、常胜军。牛皋使用双锏,乃金所制。后隶归岳飞,为其推重,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曾参加镇压杨幺起义。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议和,被秦桧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