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栗”姓徽铭像一棵树上长出了三个有刺的果实。“栗”,树名,俗称板栗树,果实包于多刺的壳内。栗人十分了解栗树的用途,擅长种植栗树,食用并倾慕栗子富含营养的淀粉和糖分,不仅可以果腹,而且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极大地保障和改善了栗人的生活。“栗”人视栗树为其氏族神树,将其作为氏族的象征,并以此命名氏族名并定为族徽标志。汉族“栗”姓是为一脉相承的纯正氏族。
栗姓演变 1.源于风姓,据《风俗通义》载:为古栗陆氏之后。古代传说中,伏羲氏之后女娲氏即位,共封十二氏为诸侯,均为风姓。栗陆氏之后继有栗氏。栗姓出自华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栗陆氏,为伏羲后人。2.源于子姓。栗,商代古国(故地在今河南夏邑城关镇),后被周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子姓栗氏的历史约有3100年。3.源于李姓,有栗姓支族原姓为李,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城中的唐玄宗李隆基西去蜀地,那时有一个李姓王孙与皇族走散,隐于渭河以北的一座山谷中,而后为避人耳目,把李改为栗姓。
栗姓名人 ——栗腹(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燕国丞相,劝燕王攻赵国,自己和卿秦率兵攻打,结果自己和卿秦双双被俘,兵败被杀。——栗姬(生卒年不详),齐国人,汉景帝刘启的妃妾。早年受皇太子刘启宠爱,为刘启生下三子:刘荣、刘德、刘阏于。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作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心胸不够宽广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司马迁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栗姬墓在景帝阳陵以北,是阳陵北唯二两座陪葬墓的其中之一,其墓有墓道两条,规格高于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栗耀(1808—1862年),字仲然,山西浑源人。清朝政治人物。东河总督栗毓美子。栗耀以廉洁干练,得到巡抚胡林翼器重,受命管理厘税粮台。咸丰八年(1858年),署任荆宜施道。不久,加按察使衔,授武昌道,仍留署任,兼督钞关。咸丰十一年(1861年),严防反清军攻打湖北,又尽力抗洪。在荆州四年,政教大行。署任按察使,兼摄布政使。不久,实授湖北按察使。同治元年(1862年),擢湖北布政使,未及履任即卒。《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