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车”姓族徽有“两个车轱辘、辕木以及驾辕前行的二匹牲口”三部分组成。《说文解字》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凡卓之属皆从卓。”白话谓:“交通工具也”。是指有轮子加车厢的交通工具。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号轩辕氏,在其号令天下时,已发明舟车,造出了历史上最早的车。“轩辕”二字应源于车的构造,“轩”指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或者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辕”是车前驾牲口的直木。车姓族徽构图元素表明车人与司职造车成管理舟车的车正有关。
车姓演变 1.源自黄帝之臣车区,其善占星观象,颇为神秘,深受世人推崇,尊奉为车姓始祖。2.出自嬴姓和姚姓。据《路史》所载,春秋时秦国子车氏之后有车姓。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大夫子舆氏,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改为氏。秦穆公执政时期属下有位大臣,史称其“言义不言利,乃正人心之所本”,官称为“舆”,其后以官称为姓氏,就称子舆氏,或子车氏。子舆氏有三位著名的儿子,分别叫奄息、仲行、针虎,皆为辅佐秦穆公的执政大夫,一生追随秦穆公。秦穆公去世后,殉葬的文臣武将、妻妾嫔妃多达177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子舆氏的三个贤臣:子舆奄息(子车奄息)、子舆仲行(子车仲行)、子舆针虎(子车针虎),史称“三良”。三人十分善良、正直,为秦国建立功勋弥多,因此深受秦国人民的爱戴。“三良”逝世后,其后裔子孙中皆改为单姓车氏、舆氏,后舆氏中亦有简改为车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yū),今读作(chē)。3.出自妫姓。据《元和姓纂》《汉书》所载,舜后田氏之裔,汉丞相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车出入省中,时人谓之车丞相,其后子孙取车为氏。
车姓名人 ——车若水(约1209—1275年),字清臣,号玉峰,讴韶人。少时师从临海陈耆卿学古文。咸淳五年(1269年),撰《重证大学章句》一卷,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致知”与“格物”之阙。咸淳十年(1274年),撰考据名著《脚气集》,还著《玉峰冗稿》10卷、《宇宙纪略》《世运录》等。——车万育(1632—1705年),湖南邵阳人,清代官吏。康熙进士,官至兵科掌印,以敢言著称。——车鼎晋(生卒年不详),车万育之子,进士出身,工书法,笔力超绝,有《四书辨体》《审音考异》《天竹山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