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柳”姓族徽以柳树拥有的实用性能及内含的诗意结合而为家族姓氏徽记,由“木和卯”组成。“木”为柳树,“柳”是植物名,杨柳科,落叶乔木。枝条柔韧,叶狭长而下垂,种子具毛。有垂柳、旱柳、杞柳等。《说文解字》释:“柳,小杨也。”柳树有多种重要经济用途,如经济之木材,编篮之柳条,鞣皮之树皮等。《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诵之“折柳樊圃”,从中可一瞥竹篱、菜园、茅舍、农家的真实生活。“卯”有两人背靠背而坐的蕴含义,垂柳具有叶阴较大极易生长的特点,古时人们喜坐在树下乘凉,故引申出寓为两人相背而坐的“留”字,其后又有了柳下送客,折柳送客的习俗。“折柳”一表挽留之情,二也有预祝朋友他乡生活平安顺意的愿望。柳姓徽铭的设计制作者,揭示了柳人当为发明了柳编工艺且心灵手巧的匠工一族,由此还原了柳姓的真实由来。谆谆教导后世当以柳树相依相伴,视族人及朋友为知心伙伴。前行的路上,只有捧出自己的一颗真心,才能换得世人的友爱与扶持。
柳姓演变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鲁国大夫姬展禽之后,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广韵》记载,春秋时期的鲁国有大夫展禽(公子展),食采于柳下(今河南濮阳柳下屯镇),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姓氏,称柳氏。柳下惠,就是周公姬旦之后鲁孝公姬称的后裔展禽,由于食采于柳下,遂以柳为氏。史籍《淮南子》中载,展禽在家门前种有很多柳树,由于他讲究惠德,因而被人称之为“柳下惠”。亚圣孟子赞之为“圣之和”。柳下惠的后人以其封邑为氏,称柳氏。“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位被柳氏族人奉为得姓始祖的柳下惠,堪称女色面前的“圣贤君子”。2.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怀王孙子熊心之后,属于以都城名为氏。战国末期,楚怀王熊槐有孙子名熊心,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被西楚霸王项羽推为首领,也称楚怀王,号称“义帝”,建都于柳(今湖南常德)。但在汉朝史家巨摩司马迁的《史记·笔下却没有为楚怀王熊心专门立传,这个“失误”使他在后世一直受史家诟病。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是为历史上真实的一笔。在楚怀王熊心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立都之城名为姓氏者,称柳氏、郴氏,世代相传至今。
柳姓名人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敬亭(1587—1670年),原名曹永昌,名敬亭,号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南通州余西场人。因15岁时在泰州“犯事”当刑,遂隐姓埋名,浪迹苏北市井之间,说书度日。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他渡江南下,在一棵大柳树下歇息时,想到自己尚在捕中,“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从此,便有了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柳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