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姓

盛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盛”姓族徽由“成与皿”组合而成。成是指制衡,它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能力相当,势均力敌,方能达到制衡而中和的最佳成果(见成姓释义)。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地区。中华成语“樽俎折冲”(zūn zǔ zhé chōng)是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樽:古代的盛酒器具;俎:盛肉的砧板,亦指盛放的鱼肉;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盛的含义更表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谋略。盛人以盛姓徽记作为家族象征的标志,表明其为从事合纵连横的外交工作或制作大国重器的传统世家,深谙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获益的谋略与方法,以司职为最高荣誉与追求。

盛姓演变 1.源自姬姓。周初武王封文王第七子郕叔武于郕(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建立郕国。公元前408年为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即盛氏。2.源自以祖名为氏,以奭姓所改。周代召公姬奭(shì)的子孙,有一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奭氏。其奭姓后人在西汉时避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改称盛氏(古代盛、奭同音),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盛氏正宗。

盛姓名人 ——盛宣怀(1844—1916年),字杏荪,号次沂,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他在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后,主持创办的企业学校有:中国第一家电信企业天津电报局、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国内第一条南北干线芦汉铁路、第一家国人自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个理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以及湖北煤铁开采总局、华盛纺织总厂和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等。他通过办洋务大事而成为全国首富,有人估称他的财产达白银2000万两。并逐步达到做高官目的,曾先后任天津海关道、大常寺少卿、会办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他首倡“东南互保”,企图稳定长江流域不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又曾因推行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并因此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曾出走日本,后病逝于上海。——盛延棋:字白沙,江苏省仪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南洋水师学堂,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下关海军起义。1913年在烟台参与海军讨袁起义密谋,事泄未遂。1915年冬,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之夺取肇和军舰,炮击江南制造局之反袁起义。1916年5月,孙中山自日本回国,在沪谒孙中山。被以索晌为名闹事之鲁藉水兵伐击,蹈海殉义。年29岁,1924年12月,大元师帅令追赠为海军中将。1985年江苏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盛中国(1941—2018年),祖籍江西临川,出生于重庆。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中国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5岁时,向父亲行过拜师礼,开始练小提琴。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回国后,曾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等合作,成功地演奏了中外著名小提琴协奏曲并去澳大利亚等国演出。演奏曲目较广泛,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有独到之处;演奏风格热情而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