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边”姓徽铭由“彳、臱、止”构图元素组成,“彳、止”合为辵,表示行走;臱有不见义,表示走到看不见的远处就是边。有边界、边缘等义,《说文解字》释:“边,边界也”。边人应与其氏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有关。“边”姓族徽表现氏族在边界或远离城邑的边远地区活动。由此可知边人应是世代为国戍边,守护边关的氏族。
边姓演变 1.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2.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边姓名人 ——边韶(生卒年不详),字孝先,陈留郡浚仪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教授学生几百人。边韶才华敏捷,曾白天假卧,学生们暗暗地嘲笑道:“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只想眠”。边韶悄悄地听了,应时回答道:“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只想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笑他的学生,惭愧无地自容。桓帝时,任临颍侯相,征授大中大夫,在东观从事著作。再升北地太守,入朝授尚书令,擢升陈相,死于任上。著有诗、颂、碑、铭、书、策共十五篇。——边让(?—193年),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年少时,博学善辩,又能写文章,曾作《章华赋》,因此名噪一时。汉灵帝时,大将军何进以军事征召为令史。官至扬州九江郡太守。约在公元193年,被曹操所杀。——边寿民(1684—1752年),清代著名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绰老人,江苏淮安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