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苟”姓族徽由“艹、木、勺(人形)、一、口”五部分组成。为东夷首领少昊氏裔。“艹、木”显示氏族在五行中主木;“一、口”上下组成,表明承受上天的圣谕,是为人间密语;“勺、一、口”的组合,则表明相关之人具有天命神授的意涵。远古时期少昊氏的儿子重,曾作为勾(句)芒官,为五行木正,主管树木。勾(句gōu)芒,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辅佐东方上帝青帝太昊。勾(句)芒主管每天早上从扶桑(东方)升起的太阳,并分管那一片被太阳普照的大地。勾(句)芒在古代非常神圣,每年天下都举行春祭。它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随着年轮的变迁,后世的勾(句)芒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芶姓族徽清晰明了地昭示,芶氏族为中华始祖勾(句)芒氏嫡裔,从事天象观测以报农事,主管植树造林以适应四时美化家园,深知草木对水土环境的影响至大。为神圣和高贵的一族。由于汉字书写的原因,勾通句。故有将芶姓写成苟姓。近年因为最初电脑拼音输入法无法打出“芶”而有临时改芶姓为苟姓,为此近年有苟姓人氏嫌其发音不雅而将其更改为“敬”姓,当然敬非原生姓氏。
苟姓演变 1.源于风姓,为古帝伏羲氏之后,伏羲氏也称太昊,其时代早于黄帝时代,为风姓。其后裔中有勾疆氏族(也作“句:音gōu”疆氏族)和钩陈氏族,其后裔族人以氏族名分别增艸为芶氏与苟氏。2.源于姬姓芶,据《国语》载,黄帝之子有二十五人,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为芶,应为此姓之始。始祖芶荀,黄帝赐姓为氏。此支后裔延续至晋末,于五胡乱华时期南迁定居南方,后于南北朝末期开始因某些原因而区别以去口为厶为芶字,此为苟姓宗族专用字姓之始,延续至今。3.出自以官名为氏。据《山海经》载,古有困民之国,勾姓。为此姓之始。勾又写作“句gōu”。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困民之国,勾姓”。此外,相传帝少昊的一个儿子名重,死后被封为木正,为五行神之一,掌管天地万物的生老病死,号称勾芒。他的后世子孙以“勾”为姓。4.出自为避帝讳所改。南宋时为避高宗赵构之讳,有勾氏增艸为芶(gōu)姓。有勾氏改为句(gōu)氏,后加艸字,改为苟(gòu)姓。
苟姓名人 ——苟变(生卒年不详),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城东苟村集人,战国时期卫国名将。开始卫侯并不重用他,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时曾吃过人家两个鸡蛋。子思对卫侯说:“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卫侯听取了子思的意见,于是重用了苟变,苟变最终成为卫国名将。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城东苟村集就是苟变的故里。——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人。西晋末年名将。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投靠多王,战败汲桑、吕朗、刘根、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称“屠伯”。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后被石勒击败被俘,不久后即被杀。——苟日新(生卒年不详),北宋河南开封人,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