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姓

邰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邰”姓族徽由“草药、月亮之母、胎儿状”上中下组合而成。族徽构图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姜嫄,嫄亦作原,五帝时期有邰氏部落的女子,帝喾正妻(元妃)。有一次,她出外游玩,在路上见到一个巨大的脚印,甚觉新奇,便把自己的脚放在上面去比较,发现自己的脚太小了,只能踩在脚印的大脚趾部分。这一踩让她内心受到一种特别的震动,回来不久就怀孕了,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孩子没有父亲,年轻的母亲悄悄地将儿子扔到了一个狭小的巷子里……可是,奇迹发生了,经过那里的马、牛都竭力避开以免踩踏到孩子。母亲又打算把他放到树林里去,无奈林子里人太多,结果只能把他丢在了郊外结冰的沟渠上。不料又发生了奇迹,飞翔的鸟群用翅膀为孩子铺垫、遮盖……姜嫄觉得神奇,感觉到自己的儿子异于常人,于是决定将孩子留下,取名:弃。姜嫄好农事擅医药,经常教弃有关的知识。弃既仁义又智慧,凡事一学就会,逐渐有了名气。到了尧为天下共主时,便任命弃为稷官(农事之官)。到了舜继尧帝位时,弃辅佐大禹治水,日夜操劳,得了重疾,其母姜嫄以居地的一种草药治好了儿子的病。后来这种草药被广泛应用,救治了众多的疾患。人们为纪念姜嫄发现了这味草药,便将这味草药取名为“嫄志”。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编纂《本草纲目》时,因发现最早,药用年代最为久远的原因,而将“嫄志”更名为“远志”。自“远志”被中医广泛应用后,加之姜嫄为后稷治病的故事流传久远,人们普遍认为远志这味药唯“古有邰”——今属陕西咸阳武功县所产最好,尤以姜嫄墓周围生长的为之最,当地留有教稼台遗存(堪称最古老的农科院讲习所)。“邰”姓徽记以远志、月亮之神以及踩大足感应受孕的神话传说,创作了玉制邰姓徽铭,形象而生动地讲述了邰人氏族的由来。虞舜承继唐尧帝位后曾对弃说:“弃,百姓饥饿,你身为稷官,要按时播种百谷。”遂继尧帝之后复封其为邰国国君,自此弃有了一个更响亮的称谓“后稷”,到了周代更追认其为立国祖先。

邰姓演变 源于姜姓。后稷是帝尧的大司农,因治理农业有功,尧封他为邰国的国君,从此便有了邰姓。邰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境内。后世的人们把弃视为灶稷神,奉祀为谷神。其子孙以国名为姓。

邰姓名人 ——邰格之(生卒年不详),明代制墨家。安徽休宁人,墨工出生,是休宁派的创始人,亦是成套丛墨——集锦墨的创始人。现存有“文玩”“世宝”“蟠螭”等款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