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姓

时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时”姓徽铭以“足履、日”为象形图案,以太阳运行至此会意此时。甲骨文、金文的时字,上部是“之”,下部是“日”;“之”字表示人们在一处往另一处前行的足趾,而下面的“日”字昭示太阳在天空上运行。后来字形变成左右结构,右边增加了“寸”字,表示手拿圭表测量日影,以测定时间。“时,季节也”,一年有四时,四时即四季。引申为时间、时辰。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姓族徽表明“时”人是执行测量日影、记录时间的氏族。

时姓演变 1.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时之为姓源远流长,是三千一百多年之前的高士伯夷的后裔,商朝末期,原子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的孤竹国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二人“拒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周武王姬发把伯夷的后代封在申国(今河南南阳),列为诸侯之一。伯夷的后裔也“以国为氏”,称申氏。申叔时的后裔子孙中,为了有别于其他家族,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时氏,史称时氏正宗,望陈留郡。时氏族人大多尊奉申叔时为得姓始祖。2.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来的封地时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时氏,子姓,出于殷。”传到春秋初期,宋国有个大夫名来(公子来),受封在时邑(今安徽阜南中岗)。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齐有贤人时子著书,见孟子。”时子,战国末期齐国的贤士,名时农,号博昌,为世人尊称为时子。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尊称名号为姓氏,称时氏,世代相传至今,望陇西郡。

时姓名人 ——时苗(150—220年),河北钜鹿(今河北邢台平乡)人,东汉官吏。其为官清正,初任寿春令时,乘车自带一母牛。一年后,母牛生一小牛,离任时执意留下小牛。官至典农中郎将。——时中(生卒年不详),明代官吏,江苏常熟人。明孝宗弘治年间进士,出知绛州。擢南京刑部员外郎后,身体力行,避免部下贪赃枉法。后忤刘瑾罢归。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瑾被诛后,复旧职,累迁广东副使,领海南兵备道。——时大彬(1573—1648年),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