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姓

单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单”姓族徽由“将丫形器(武器)置于可滚动的车轮装置之上”上下组合而成。古字“单”指可用干戈、石弹攻城夺寨。此义后由“战”代替。亦指一颗颗可发射的攻击性弹丸。表示将弹丸置于机械装置、用于发射的石球或石块。该义后由“弹”取代。注:“夫兹,以单则胜,以守则固。”——《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德经》。“以求则得,以单则克。”——《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雌雄节》。“单”姓徽记与古字“单”的最大区别在于构图元素突出表现了用于滚动的车轮,可谓点睛之笔也。笔者惊叹于上古时代的中华古战场已经出现将冷兵器时代的刀枪剑戟加以组合放置于车轮之上,应用连发装置,可以定位也可机动,密集、灵活、有效地发射石弹以歼灭敌人,完全是一部彻底令对手惊骇,出奇制胜的战争机器。单人当为轩辕黄帝嗣裔,是发明或应用“单”之装置的氏族,以司职为姓。单人血统高贵,孔武而刚毅,智慧而勇敢,极具创造力,自古为保家卫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单姓演变 1.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周成王给小儿子臻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路史》《通志·氏族略》等史料记载,先秦西周时,周成王姬诵封少子姬臻于单邑(今河南孟津)。其子孙后代便以封地为氏,世代相传姓单至今。2.源于姬姓,出自远古尧、舜时期商贤哲单卷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单父者,在远古时期人名。单,即单卷,亦称善卷。父,即古人对长辈男子的尊称,是古人对单卷的尊称。相传,单卷为远古后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民族中影响很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因善道术,有德行,被时人尊称为单父,曾居于单父之地(今山东单县)。古人为纪念这位先哲,把单卷所居之地称为单父,在夏、商时期为单父邑,在秦朝时期置单父县,直到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去其父字而称为单县。单父城是山东菏泽地区具有四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之一,与菏泽牡丹一起名扬天下。3.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族弟单公,据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盘铭文显示,单高祖单公曾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周朝王室成员。在整个周王朝期间,单氏均为重要的公侯成员,并于东周期间一度把握周室大权,成为周王室的实际统治者。4.源于姬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羽父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源》记载:“春秋时鲁大夫羽父单之后。”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羽父单,其支庶后裔子孙一分为二,一支称羽父氏,一支称单氏。5.源于姬姓,出自东周时期卿大夫单伯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单伯,全名姬朝,是著名的具有“先见之明”的单襄公之孙、单顷公之子,是姬姓单国的第三位君主。单国,是东周王朝京畿内的一个特殊地名,有单伯家族,以为“国”姓。6.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鄡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鄡(qiāo)单,字子家,为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后世称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记载。唐朝开元年间,鄡单被唐玄宗李隆基敕封为聊城侯。在鄡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单氏。

单姓名人 ——单辅(1538—1592年),字序弼,号岩泉。德化县城南郊高阳人。为官高洁廉正,出污泥而不染,为古瓷都德化历史上名驰遐迩的“清官”。——单毓华(生卒年不详),字枚叔,江苏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入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单田芳(1934—2018年),原名单传忠,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书坛常青藤”“评书大王”“铁嘴钢牙单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