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凌”姓族徽由“仌、大山、夊”组成。仌:现如今写作“冫”,意为冰;而夊则有攀登之意。解析凌姓徽记即为攀登高大的山阜采挖冰块。《说文解字》释:凌,大阜也。将阜释为高大的山阜。其实“凌人”由来已久,为历史上的官名,专门掌管藏冰之事。古代人对冰的使用出人意料,西周的时候,就设置了名为“凌人”的官,专门为周王室储冰。他们在冬天取冰,藏在凌阴(藏冰的地窖)或者冰井里,夏天使用(这种传统一直保留到清代,北方至今民间尚存)。古代的贵族离不开冰,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喜欢喝酒吃肉。大家熟悉的曾侯乙冰鉴,就是用来冰酒的,不能不惊叹他们真会享受。《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郑玄注:“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凌人以司职取姓。
凌姓演变 1.源于地名,出自远古帝王伏羲氏的诞生之地淩,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淩,就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的诞生之地,因境内有淩水(今京杭大运河泗阳段)为地名,居民以居邑古名称为姓氏,即称淩氏,后有简笔为凌氏者,世代相传至今。该支淩氏与姬姓凌氏族群没有任何干系,大都尊奉伏羲氏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凌氏合谱。2.源于姚姓衍生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史称卫康叔。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官“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产生了凌氏。凌人,亦称凌阴、凌室,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后人“以官为氏”而姓了凌,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凌氏正宗。该支凌氏族人皆尊奉姬康叔为得姓始祖。3.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时期官吏陵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陵令,亦称陵台令,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亲设的官职,专职负责守卫帝王陵墓,其职位高于同官秩的食宫令、寝庙令。后来的汉高祖之长陵、汉武帝之茂陵,皆各设陵令、食宫令、寝庙令各一人。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亦皆设有,但官秩降至七品,俸禄六百石。南北朝时期的北梁、北齐,曾一度改称为“陵监”。在陵令、陵台令及其守陵的陵寝关防军将士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陵氏,后避其姓氏字的忌讳,改称为凌氏,世代相传至今。4.源于官位,出自东汉、曹魏时期官吏凌江将军,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凌江将军,是东汉时期设置的一种军制官位,为东汉列将之一。在凌江将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凌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凌氏、江氏,世代相传至今。
凌姓名人 ——凌濛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àn),别号即空观主人。明代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他还创作过杂剧9种,有《虬髯翁凌氏族谱》《颠倒姻缘》《北红拂》等。——凌云(生卒年不详),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朝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