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姓

岑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岑”姓族徽由“1.火的象形;2.鸟形;3.鸟身中间的丁字形”三部分组成。1.火的象形象征火凤凰的鸟冠,古玉文化里常常以玉冠饰(山型器状)表现。2.鸟形,其形象为欲振翅高飞的大鸟,在此应为凤凰。3.中间的丁字形则明确表示岑人为炎帝嫡裔,丁字形有掌握“辛”即权柄的含义,多为帝王的象征。岑姓徽记以明晰的构图表明岑人为炎帝王族后裔,以高贵不屈的火凤凰为族人精神的象征,充分彰显其高贵而行高的不懈追求。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编纂的地理名著《岭外代答》,对凤凰所做的记述非常详细:凤凰生于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人迹不至的高崖之上才会筑巢。凤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鸟遇之必然围绕站立。头顶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轮流进食,从不接近人间。上古鸟崇拜多和太阳崇拜相联系。三足乌“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原本就是“日中阳鸟”的演绎。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阳神鸟”金饰也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旋转飞翔的造型。这种对太阳和鸟的双重崇拜,促生了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形象——凤凰的诞生。后世也许因火字似山字的象形,故岑的含义演化为“岑,山小而高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与岑的徽铭原义出入甚大。

岑姓演变 1.出自姬姓,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周武王姬发将父王(周文王)异母弟姬耀封为岑子,将其堂弟姬渠封于岑地(今陕西韩城),建立了岑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已经有了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该地既是岑氏宗亲的祖居地,又是汉室中兴的策源地和三国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影响久远。王莽篡汉之后,刘秀在兵于新野,在岑彭为代表的一批文武英贤辅佐下,建立了那时的东汉政权。岑彭持军有方,英勇善战,后来被册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汉朝以后的华夏岑氏族人,大多尊奉“舞阴侯征南大将军”岑彭为得姓始祖。2.出自百越族,出自秦、汉之际古百越民族娌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岑,望出南阳,又,两越娌人多岑氏”。娌人,即古书中多予记载的俚族人,主要分布在今茂名地区。秦、汉之际,粤西、两阳各县的古代居民,被称作“俚族人”,从汉朝到唐末,俚族人居住在该地长达千余年。他们在开垦粤西大地,维护国家统一,创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等方面,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岑姓名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两次从军边塞,曾仕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360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10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7卷(或为8卷)行世。《全唐诗》编诗4卷。——岑毓英(1829—1889年),清末大臣。广西西林人。字颜卿,号匡国。秀才出身。岑毓英异母弟岑毓宝曾代理云贵总督,其子岑春煊担任过两广总督,那劳岑氏“一门三总督”,是近代中国最显赫的家庭之一。曾参加中法战争抗法援越,获得胜利。——岑春煊(1861—1933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京津地区,岑春煊率兵“勤王”有功,成为清末重臣,与袁世凯势力抗衡,史称“南岑北袁”。后岑春煊顺应历史潮流,参加护国护法成为民国时期护法军政府总裁主席,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