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裘”姓族徽由“上部的八、中部的手形(护佑)、左右的兽皮”三部分组成。裘姓徽记构图表明,裘人为炎帝族裔,受天帝神鸟护佑,上承鲲鹏硕大的羽衣,下接猛兽华贵毛皮馈赠,经神奇妙手裁制成裘衣,华贵者穿戴以避风寒,更彰显着装者无与伦比的高贵与不凡。文言版《说文解字》释:“裘,皮衣也。从衣,求聲。一曰象形,与衰同意。凡裘之属皆从裘。求,古文省衣。”白话《说文解字》释义:“裘,皮衣。”字形采用“衣”作偏旁。鉴此可见裘人之族当为制作裘衣世袭,以司职为姓。
裘(qiú)姓演变 1.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贵族大夫仇牧,属于避难以先祖名字谐音为氏。据典籍《广韵》中注裘氏“本仇氏,避雠改裘。望出渤海”。仲子的第二十五世孙裘睿,在晋朝“八王之乱”后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后隐居于浙江金华一带,逐渐形成了浙江裘氏大宗。今除嵊州外,浙江的绍兴、新昌等地亦有求氏族人分布。会稽义门裘氏一脉,瓜瓞绵延,繁荣昌盛,故裘氏向有“渤海震家声,会稽世泽长”之称誉。子姓仇氏、裘氏、求氏三支同宗同源。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食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候,卫国有一位大夫名叫食,他被分封在裘邑(今河南夏邑),称裘侯,其后世子孙便以居住地为姓,遂成裘氏一族。故裘氏后人尊裘侯为裘氏的得姓始祖,史称裘氏正宗。3.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官名为司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裘,又名裘官,专职负责制作皮质。在典籍《周礼·天官·司裘》中记载:“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季秋献功裘。救寒莫如重裘。”古时候中原地区冬季十分寒冷,王室宫廷里面保存了大量的皮裘衣裳。周王朝为了便于管理这些衣裳,设立了一种官职叫作司裘,专门司职宫廷衣裳制造、等级鉴定、库藏保管、论功行赏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些司裘、裘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裘氏,成为裘氏的另一支主源。4.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菟裘,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菟(tú)裘,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邑名,在今山东省泰山南部的梁父山脚下,山清水秀,风景怡人。菟裘后成为一个小小的方国,一直依附于鲁国,史称菟裘国。菟裘城遗址在今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居于菟裘城之鲁国军民,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菟裘氏、裘城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裘氏,世代相传至今。
裘姓名人 ——裘淳(1174—1238年),南宋理学家。字厚民,号粹翁,又号朴斋,台州府天台县(今浙江省天台县)人。宋宁宗开禧元年毛自知榜一甲第三人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武安军节度推官,著有《五经析义》和《朴斋诗集》等行于世。其人生性耿直、经常敢于直言,自幼嗜学,为人向善,为世人称颂。南宋朝廷在天台县城东门为其建有探花坊。——裘法祖(1914—2008年),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1936年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结业,1939年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先后撰写了24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等书。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是中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刊人之一。在他担任全国临床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近30年中,共组织编写了40多本医学教材。他参加编写的《黄家驷外科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