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辛”姓族徽由“两头带尖角的倒三角长柄形器与牛角形器”组合而成,其形制应为守卫家国的武器,象征着铁腕、权利和长治久安。《说文解字》释:“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罪也。辛承庚,象人股。凡辛之属皆从辛。”白话文释义:“在四时中代表秋,入秋万物长成而熟落;辛在五行中代表金,金的特性刚硬;辛也代表辛味,辛辣痛苦就会流泪。”“辛”人当为掌握保卫至高王权的氏族,深知长治久安维护王权的艰辛与残酷,需要果敢与决断,更要求懂得分寸与均势制衡的尺度。辛人手把权柄,以司职为姓。中华上古采用天干地支作天时立法,“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是对一个普通部族走向王族地位的历程规律的描述。这个历程分为十个环节:甲——部族进入天干循环;乙——部族发展;丙——部族定居;丁——部族受封建国;戊——部族扩张;己——兼并他族;庚——部族上升为王族;辛——王族用铁腕手段建立威权;壬——王族实现对天下的统治;癸——王族走出天干循环,转入地支循环,下降为普通部族。
辛姓演变 1.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裔高辛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据《路史》所载,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又去高字改为辛姓。2.出自莘姓。由莘(shēn音伸)氏所改。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3.商朝时期,辛氏族人于史书鲜见,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时受封于长子(今山西长子),其子孙遂开始在山西落籍。
辛姓名人 ——辛甲(生卒年不详),西周初年史官。原事商王纣,曾献纣七十谏,纣不听,无奈投周。后任周太史,受封于长子。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今存“虞人之箴”。——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曾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武装,后南下归宋。最高职任过枢密都承旨,仕途不如意,壮志难酬。他一生主张坚决抗金,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中,多抒发恢复统一祖国山河的壮烈感情。词风继承苏轼豪放风格,二人并称苏辛,但更纵放自如,冲破音律限制。著有《稼轩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