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姓

涂姓

古玉徽铭实物图

古玉徽铭手绘图

徽铭释义 “涂”姓族徽由“泥泞的泥巴与水边的房屋”组成。图案中的房屋似南方土木结构,上面是屋顶,下面为梁架和支柱,为“余”的古字。土加上水就成了泥,古人定义塗为泥巴。涂与塗通假,现以涂为正字。引申有涂抹、糊涂等意思。传统土坯房采用垒土法,一般程序为:1.取优质黄泥,打碎。2.将稻谷草剁成一节一节长(大约3—5厘米长)。3.将稻草节与碎黄泥拌匀,辅之用米汤水加入搅拌(清水也行)再用人工在里面用脚踩实,直到完全和匀带有黏稠。4.用木模将泥舀至模壳制成成型的土砖。5.待其自然晾干后即可用来垒墙。6.再将土墙上架上木梁,一间房屋的雏形便出现了。最后涂抹上沙泥,一间简易适用的房屋就建成了。“涂”当为水边人家,涂人择水而居,因地取材,运用独到的智慧,极大的创造能力,为后人贡献了天才的垒筑涂墙建房的技术方法,时至今日还为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所使用。

涂姓演变 1.源于涂山氏,出自夏朝大禹之妻涂山氏,最早见于文献《尚书·皋陶谟》和《楚辞·天问》,“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尚书·皋陶谟》,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楚辞·天问》,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涂山,有涂山氏祖庙。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据史籍《姓氏族谱笺释》《风俗通》等记载,夏王朝时期有复姓涂山氏,其族人后省文去山字,称涂氏。2.源于智氏,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专政,卿大夫之间相互兼并,智氏联合赵氏、韩氏、魏氏灭掉范氏、中行氏后,智氏势力最为强大。智伯瑶执政晋国后,率领韩氏、魏氏围攻赵氏于晋阳,公元前453年3月丙戌日,韩氏、魏氏临阵反戈,联合赵氏击败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赵、韩、魏瓜分了智家的土地、财产,智氏家族面临着空前灾难,族人纷纷离开晋国,智氏从此淡出历史。智氏六世祖智徐吾,担任晋国涂水大夫,就以封邑“涂”为氏,这支族人得以保全,开创了“以水为姓”的先例。涂姓依靠涂水流域的肥沃之地,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涂氏一族传至晋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东晋王朝开国重臣、大司马、新吴侯涂钦。南方氏族人大多尊奉尊涂钦为得姓始祖。

涂姓名人 ——涂钦(246—337年),字文思,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是著名的西晋大臣,东晋王朝开国功勋,仕晋任大司马。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涂钦率军护琅琊王司马睿即东晋元帝之位。晋元帝于晋建武元年(317年)颁诰命,以涂钦征石勒寇乱“勠力行阵,扈跸南迁,功盖臣邻,必存社稷”,册封为新吴侯(今江西奉新),出镇豫章,居武阳港(今江西南昌),当时涂钦将族人皆携去豫章,形成了涂氏家族的豫章郡望。自此,涂钦成为后世东南八省即苏、浙、皖、赣、湘、鄂、闽、粤的涂氏始祖。涂钦高寿达91岁,在当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寿星。——涂乾吾(生卒年不详),清安徽六安人,以字行。隐居龙门冲。性嗜茶,常恨制茶者伤其性,致色香味俱失。亲为剂量,迥异常品,遂以涂名,即涂茶,亦称六安匹配。六霍之间,多冒其名。涂后戒子孙勿习,其法遂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