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团一院:舞蹈向专业化的飞跃

img三团一院:舞蹈向专业化的飞跃 img

香港舞蹈团成立于1981年,旨在推广和发展中国舞蹈,包括介绍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舞剧,并且编排以中国内地和香港题材为主的舞剧。旅美国际知名舞蹈家江青为首任艺术总监,其贡献在于,使该团一起步便建立在世界性的大视野上,并开创了重视新人新作的良好风气。第二任艺术总监是原上海歌剧院的著名编导家舒巧,她令旁人望尘莫及的地方有二,一是敢于否定自己往日的辉煌,试图从零开始,寻找舞剧创作的新起点;二是在任八年中,共推出了节目48台,其中既有自己与他人合作编导的新作,也有以往舞蹈精品的复排,不乏特邀内地老、中、青三代精英为其新编或复排的作品、鼓励团内舞者们学习编舞的成果,以及当地编舞家为舞团舞者们度身订作的新舞,创造了中国舞蹈史上最为高产的记录。第三任艺术总监应萼定原为舒巧的编导助理,后移民新加坡,任国家电视台艺术指导和舞蹈编导,曾为一系列大型活动编舞,赴港就任三年,便独自编导了《诱僧》、《女祭》和《如此》共三部大型舞剧,为反映香港历史变迁的歌舞剧《城寨风情》编舞,并监制了他人编导的舞作七台,可谓成就显赫。第四任艺术总监是原总政歌舞团的大腕编导家蒋华轩,他为香港舞蹈团带去了新编民间舞和调度大队伍的丰富经验。

img

香港舞蹈团演出的舞剧《黄土地》,编导:舒巧,图片:香港舞蹈团。

香港芭蕾舞团的前身是1979年开始招生的香港芭蕾舞学院属下的演出队,1983年独立后,由格里菲思和琼斯分别任艺术总监和行政总监,刘佩华任院长,但专业舞者仅有五人,因此,当时只能参加市政局举办的免费娱乐节目的演出,为学校演出自己编排的小节目,或作示范表演。不过,仅仅16年的时间,该团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芭蕾舞团。考虑到芭蕾的西洋属性,舞团始终坚持聘任海外著名舞蹈家出任艺术总监和客席监制,从而使舞者们学会按国际惯例行事,并有机会随大量国际级导师和编导一道工作。在特伦斯·埃瑟瑞吉、白理达、布斯·史提芬和谢杰斐这四位欧美国籍的艺术总监领导下,舞团在剧目建设上,坚持古典、现代和当代并举的原则,积累了大量世界级的保留剧目,同时也注意使用本地编舞家的智慧;而在舞者来源上,它则以本地人才为基础,大量吸纳内地、日本、菲律宾、澳洲、英国、加拿大等多国的优秀青年舞者,充分体现出香港这个世界最大国际港口的优势。

img

香港芭蕾舞团演出的舞剧《末代皇帝》,编导:[加]颜以宁(韦恩·伊格灵),图中主演:王泳、梁菲、落合惠利子。

img

城市当代舞蹈团演出的舞剧《中国风·中国火》,编导:曹诚渊,摄影:陈德昌。

img

城市当代舞蹈团演出的舞剧《女人心事》,编导:黎海宁,主演:罗曼菲,摄影:陈德昌。

城市当代舞蹈团由曹诚渊创办于1979年,50万港币的启动经费全部出自慈母的慷慨,结果使得该团一问世,便是个所有成员能拿到月薪的全天候、职业化的现代舞团。20年来,该团一路风尘,从1980年的第一台晚会《尺足》只卖出50张门票起步,发展到今天拥有250个作品,演出共1500场的辉煌,更为香港现代舞培养出两代新人,成为香港舞蹈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概括地说,为人豁达和用人得当是曹诚渊的成功经验,他与黎海宁20年来的精诚合作是舞团壮大的凝聚力量,而合理高效的舞团结构与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则是该团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与其他舞团显著不同的是,城市当代舞蹈团从起步开始,就以推动整个香港舞蹈和文化建设为己任,不仅通过晚间课程、外出教学、巡回演出和示范讲座等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培养现代舞新人,开发现代舞观众,而且千方百计地为各新兴的小型舞团提供行政和技术支持,并坚持不懈地支持内地现代舞的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舞蹈文化服务和推动的机构。香港演艺学院成立于1984年,下设舞蹈、戏剧、音乐、科艺和影视共五个门类的专业学院。舞蹈学院的创始院长为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教育家、管理家和世界舞蹈联盟执行主席胡善佳,继任院长为美国舞蹈家简丽珊,现任院长为澳大利亚舞蹈家施素心,副院长为美国现代舞蹈家白朗唐。下设芭蕾舞、中国舞、现代舞和音乐剧舞四个系,现任系主任分别是高家霖、刘友兰、白朗唐和谢汉文,香港芭蕾教育家邓孟妮为该院舞蹈学科部教育组的负责人。高水平且多样化的师资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舞蹈训练,以便将他们培养成为专业的舞者或教员。该院自1986年至1990年,在胡善佳的直接领导下,曾一连举办了五届“香港国际舞蹈院校舞蹈节”,为改变香港“文化沙漠”的过去作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演艺学院同香港舞蹈联盟等有关机构合作,再次主办了这个意义深远的国际交流活动。

img

香港演艺学院外景。